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赤松茸種植技術


    【發布日期】:2023-12-17  【來源】:臨夏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核心提示】:赤松茸種植技術

    一、場地選擇

    原則上應選擇地勢高燥平緩、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有潔凈水源、無污染源、無養殖場、背風、透水透氣的有機質土壤。雨季要在周邊挖排水溝,防止積水。

    二、栽培季節

    種植上為了提高菇的品質,應選擇高溫發菌、低溫出菇,因此種植季節上應安排5月中旬-10月中旬種植,8月至次年5月出菇。5月中旬-8月上旬種植時,選擇林下、遮陰棚(反光膜或高密度遮陽網)或陰山露地覆蓋麥草種植,發菌55-65天出菇,出菇時間為7月下旬-10月中旬,林下種植可越冬到次年4月-6月繼續出菇。8月中旬-10月中旬種植,宜選擇冬季保暖的設施暖棚種植,發菌45-60天出菇,出菇時間為10月-次年4月下旬。

    三、培養料配方

    四、菌種選擇注:根據現有資源選擇合適的配方,原則上培養料適宜的碳氮比為30:1,含水量65%-70%。選擇當年、新鮮、干燥、顏色氣味正常、無霉變、無蟲滋生的原料,使用前晾曬2-3天。每畝干料用量為4.5-6噸,含水量65%-70%,實際播種面積400-420平方米/畝。秸稈粉碎至3-5厘米,玉米芯粉碎至2-8毫米,木屑0.5-1厘米。

    選擇有菌種生產資質、5年以上赤松茸菌種生產經驗的企業生產的優良菌種,優良菌種的特征:菌絲生長整齊、粗壯、均勻、豐滿、濃密,呈乳白色,后期形成菌鎖。無紅綠黑等雜色,打開菌種瓶可聞到菇香味,無其它腥臭味。菌絲無離壁、萎縮現象,瓶底無積水。

    五、原料發酵

    先按照培養料配方和種植面積稱料,然后將玉米芯、秸稈、木屑等浸泡1-2天,撈出瀝水,預堆1-2天。牛、羊、禽糞若含水量大,應先曬干、打碎、過篩,然后加入適量的水和石膏粉,攪拌均勻,預堆1-2天后待建堆時拌入料中。

    建堆,應選擇向陽高地,先鋪一層濕秸稈,撒一層石灰粉,再撒一層6-8厘米厚的畜禽糞,再鋪一層15-20厘米的秸稈,如此一層層堆制。料堆龜背形,一般上寬80-90厘米,下寬120-150厘米,高100-150厘米,長度不限,堆的頂部側面斜向下打孔,孔距50厘米,最外層撒一層石灰粉,用塑料膜罩嚴,四周壓實。

    建堆后每天測定料堆中央溫度1-2次,當料內中央溫度升高至65℃以上時,繼續堆料3天,第6天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將磷肥或氮肥溶于水后潑入料中,內外翻料、上下翻料使翻料均勻,5天后進行第二次翻堆,并加入石膏或過磷酸鈣。第二次翻堆4天后進行第三次翻堆,并加入石灰粉。此后間隔3天、3天、2天分別進行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翻堆,共發酵23天,翻堆時若培養料含水量低于65%可適當補水至70%。六、消殺整地

    播種前10天清理地面雜草,深翻曝曬5至7天進行殺菌消毒,噴一遍低毒低殘留殺蟲劑,如阿維噠螨靈、甲維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等,并澆一遍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20-30%。

    做畦,畦寬60-80厘米,畦間距35-50厘米,根據種植環境選擇畦床高度,露地種植畦床高度10-15厘米便于排水,設施溫棚種植畦床高5厘米左右即可。

    搭建遮陽網,高溫季節露地種植必須搭建遮陽網遮陰后種植;在設施溫室種植,氣溫高于25℃須在棚外搭建遮陽網,氣溫低于15℃時可在棚內頂部搭建遮陽網;林下種植則根據氣溫和樹林遮陰密度決定是否需要遮陽網。

    七、鋪料播種

    鋪料播種方式根據培養料的配方決定,若是以玉米芯、木屑、牛糞為主的散料,在畦床上一次性鋪料10厘米左右,間隔12厘米左右點播一塊菌種,完全埋入料中;若是以秸稈為主培養料,則采用一層料一層菌種的種植方式,先在畦床鋪料厚10-15厘米,在料面以間隔15厘米左右的距離點播菌種塊,再覆蓋一層10-15厘米厚的培養料。

    菌種用量為400-600斤/畝(每平方米用量0.8斤-1.2斤),使用干凈的盆子,雙手戴一次性手套把菌種掰成雞蛋大小放入盆中,端著盆子在料面上點播菌種,使菌種和料面充分接觸。

    如果是設施種植,可采用先發菌后覆土的方式;若是露地或林下種植,則在種植后覆蓋2-3厘米厚的腐殖土或人造腐殖土,氣溫炎熱干燥時還可以覆蓋一層麥草。

    八、覆土

    覆土方法一:播種后在料面稍微噴水,然后統一覆蓋一層厚2-3厘米土(覆土要求:土含水量25-35%,酸堿度5.5-7.5,最好是草炭土或腐殖土,若使用黏土需拌入30-50%的稻殼,增加透氣性。覆土要均勻覆蓋全部培養料),若覆土較干,需噴水潤透覆土層。

    覆土方法二:播種20-30天左右,一半的料面開始有菌絲時覆土,土厚2-3厘米土,要求:土含水量25-35%,酸堿度5.5-7.5,最好是草炭土或腐殖土,若使用黏土需拌入30-50%的稻殼,增加透氣性。覆土要均勻覆蓋全部培養料。

    九、發菌期管理

    通氣:菌絲生長消耗氧氣,若鋪料較厚,需在畦面上打孔,孔徑3-5厘米,間距50厘米左右。設施種植需每天通風2-3次,每次1-3小時。

    濕度:設施種植空氣相對濕度在75-85%,料濕60-70%。

    溫度:菌絲生長溫度范圍5-28度,最適宜溫度20-25℃,發菌期間氣溫不宜超過26℃,料溫不超過25℃。

    光照:菌絲生長期不需要光照,遮光發菌。

    十、出菇期管理

    發菌50-65天,開始分化原基,此時的管理方法為:

    濕度:增加空氣濕度至85%-95%,保持料濕60-70%。

    溫度:增加晝夜溫差至10℃左右,溫度 8-20℃。赤松茸子實體可在6-26℃生長,但最適宜溫度12-18℃,溫度越高優質菇數量越少。

    光照:散射光可刺激原基分化和菌蓋酒紅色色素的產生。

    通風:設施種植要增加通風量,每天通風2-3次,每次1-2小時,冬季縮短為30分鐘左右。

    十一、采收

    赤松茸菌蓋直徑3-6厘米,菌柄2.5-5厘米,菌蓋內卷未開傘、六七分熟時為最佳采收時期。若菇床覆蓋麥草,需要撥開麥草查看赤松茸的生長狀況,適時采收,以免降低其商品性。采收時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菇柄根部輕輕旋轉采下,注意不要傷及旁邊幼菇。采收后隨手整平畦面覆土,并鋪好畦面稻草。

    分級:

    A菇:菇長3-6厘米,柄粗2.5-4.5厘米,不空心、不開傘;

    B菇:菇長3-8厘米,柄粗2.5-3.5厘米,柄長菌蓋大或空心不開傘;

    C菇:長度小于3或大于6厘米,柄粗小于2.5,空心、開傘。

    價格:A菇市場售價15-35元/公斤,B菇8-16元/公斤,C菇2-4元/公斤。

    十二、轉潮管理

    待一潮菇采收結束、畦床很少出菇時,畦床菌絲進入恢復期,積累營養準備長出下一潮菇,此期間約為一周左右,要減少噴水,使菇床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增大通風,并每天查看畦床是否有原基分化,當出現原基時,就要進入出菇期管理,增大空氣濕度和噴水量。

    十三、菌渣肥料處理

    出菇結束后,菇床上的廢菌渣可以直接旋耕入土壤中,經過暴曬、殺蟲后種植草莓、蔬菜,一年內不宜再種植赤松茸。若要連作赤松茸,則須將畦床上的菇渣廢料清理出場地,在遠離種植場地的地方堆肥發酵制成有機質,用于果蔬栽培,或制成有機肥返田,或養殖蚯蚓、蠐螬等制備餌料或高蛋白飼料添加劑。


     
    關鍵詞: 赤松茸 種植技術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江陵县| 鄂尔多斯市| 广河县| 商丘市| 巫山县| 什邡市| 玉田县| 隆安县| 青神县| 溧水县| 乐都县| 射阳县| 报价| 肇州县| 家居| 齐齐哈尔市| 斗六市| 金川县| 怀柔区| 安化县| 茂名市| 镶黄旗| 拉萨市| 理塘县| 老河口市| 丹凤县| 巴里| 黄山市| 鸡泽县| 平谷区| 康马县| 镇坪县| 景洪市| 永昌县| 潜山县| 清水县| 濮阳县| 连江县| 茂名市|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