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菇又叫做大杯傘、大漏斗菌等,它風味獨特,有竹筍般的清脆、肚般的滑膩、由此得名,隨著豬肚菇需求增加,現在已經馴化栽培成功。下面就給大家介紹豬肚菇人工種植技術。
1、栽培季節
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種,6~9月份出菇,各地根據當地自然氣溫條件靈活掌握。
2、栽培場所
豬肚菌出菇期正值高溫高濕的夏季,為了減輕病蟲害的發生,選址要遠離不潔之源,如垃圾場、禽畜場,并要事先做好消毒和滅蟲處理。地下菇棚、蔭棚、蘑菇房都可使用。
3、菌絲培養
豬肚菌為熟料袋栽,脫袋覆*出菇的栽培工藝。常用配方為干雜木屑39%、棉籽殼34%、麥麩22%、玉米粉3%、糖1%、輕質碳酸鈣1%,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按常規配料分裝滅菌后,接種在25~28℃下發菌,菌絲長滿袋后移入菇棚,脫袋排好,覆*3~4厘米厚,并調水,保持*層濕潤,覆*7~15天即可在*面上見到棒狀原基。
4、出菇管理
原基出*后,應注意將場地空氣濕度控制在80%~95%之間。同時加強通風,保持場地空氣清新,并注意使場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個出菇階段場地溫度應控制在23~32℃。噴水量根據菇大小、覆*的濕度和氣候情況具體掌握,菇多多噴水,菇少少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
5、補充營養
噴水時在水中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態寶,補充益生菌,促進菌絲營養吸收,催菇促生長。同時增加*壤透氣性,有利于出菇,避免畸形菇。當菇體成熟時及時采收,每潮菇采完后及時補上覆*,停水養菌3~5天后進行下潮出菇管理。
6、病蟲害防治
菌絲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霉菌侵入培養基造成污染。注意生產環境、原輔材料、生產過程要嚴格符合要求進行,查菌不可過于頻繁。子實體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蟲害,如各類菇蠅、菇蚊等。辦法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必要時可噴灑25%菊樂酯1000~2000倍液。
7、采收子實體
八九分成熟、呈漏斗狀,邊緣內卷、孢子未彈射時及時采收。每采下一朵子實體,應及時用手捏住殘留在*中的菇柄,輕輕旋轉拔除,避免菇柄在*中腐爛招致病蟲害發生。
豬肚菇口感獨特,營養價值高,深得市場喜愛,目前只有少數地區可以人工栽培,還是有不錯前景的。為了有效保證出菇順利,在栽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些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