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延慶區永寧鎮,也許您首先想到的是知名小吃火勺,如今,這里又多了一種美味——猴頭菇。眼下,該鎮河灣村村主任安素榮自掏腰包60萬元試種猴頭菇成功,為村民趟出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走進安素榮的猴頭菇大棚,一個個酷似小猴頭的雪白、飽滿的菌菇,錯落有致地“爬”在一排排整齊有序的菌棒上。輕輕一擰,“小猴頭”就從菌棒上乖乖下來,經過挑選后將分發送往市民的“菜籃子”。
猴頭菇對于老百姓來說并不陌生,因外形酷似猴頭而得名,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肴之一。目前,主要種植于東北各省和河南、浙江等省,由于其保鮮期較短,北京市場鮮有銷售鮮食猴頭菇。而安素榮為何想起把猴頭菇引入延慶種植?這事還得從去年10月她到鎮里開會說起。
當時,鎮領導鼓勵各村發展特色農業,安素榮聽后心里起了波瀾。她所在的河灣村有230戶村民,由于缺少產業,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人則基本靠種植玉米維持生計。“咱延慶是首都的生態涵養區,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如何利用這么好的生態環境,帶領村民發家致富?”這個問題,安素榮在心里問了自己很多次。回家說起這事,她的丈夫無意間跟她提到了老家牡丹江的特產猴頭菇市場行情不錯。從未見過鮮食猴頭菇的安素榮,專門跑去牡丹江進行考察。到達牡丹江海寧市的猴頭菇基地時,安素榮的心情無比振奮,她發現當地的種植環境和河灣村很相似,也是村莊靠著山,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
今年3月,安素榮自掏腰包60萬元,建起了6棟大棚,把東北的“寶貝”引種到了北京。5月,頭一批菌包完成種植,20天后,第一批猴頭菇試種成功。“大的一顆接近1斤重,小的也有七八兩。”安素榮說,猴頭菇一年可生產兩茬,產量預計有6萬多公斤,目前市場價格為每公斤50元左右。
眼下,安素榮正在多方聯系,希望能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她已嘗試在微信朋友圈銷售,北京城區訂購量大,可當天采摘送貨上門。“延慶的青山綠水、生態環境就是我們的金字招牌。”安素榮對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一旦銷售渠道暢通了,明年就能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村民一起種植,讓大伙兒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