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稻田雙孢菇種植管理技術


    【發布日期】:2022-10-22  【來源】:惠農網
    【核心提示】:操作技術要點:一、稻田開溝排水:1、種菇田:宜選用生田(2年內未種雙孢菇的稻田)、易開溝排水、水源充足的沙性稻田。并在稻谷

    操作技術要點:

    一、稻田開溝排水:

    1、種菇田:宜選用生田(2年內未種雙孢菇的稻田)、易開溝排水、水源充足的沙性稻田。并在稻谷收獲后及時開好排水溝、廂溝。播種廂寬1米,人行過道寬0.6米。

    2、采收干稻草的稻田。

    3、收完水稻后,立即開溝課田(5米開廂,溝寬6-7寸,主溝深1尺,邊溝深1.2尺,做到溝溝相通,溝內無積水)。

    二、備料:

    1、稻草5000公斤(可加麥草秸、玉米秸,但不超過30%);

    2、家禽、家畜(豬、牛)糞(曬干、整細)500公斤以上。

    3、油枯(菜籽餅)300-400公斤,尿素60--70公斤,磷肥1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干牛糞500公斤,石膏粉100公斤,廣子石灰200公斤。

    4、菌種500瓶;甲醛1.5公斤、敵敵畏0.5公斤、三氯殺螨醇0.5公斤、高錳酸鉀0.1公斤。

    5、另備整齊好稻草500--1000公斤,在堆料空隙打草扇。草簾厚度以蓋廂后不見床土為度。一般草簾長1.8米,畝備500個。

    6、備地膜8公斤左右。

    三、堆料翻料原則:

    “一濕二調三不動”,即草料提前2-3天預濕透,保持草料偏濕;第一次翻堆時將水份作適當調整,以后各次翻堆不再加水。

    料堆:初建料堆底寬2米,堆上寬1.7米,高1.8米,堆長10米以上可種1畝。第一次翻堆要保證寬1.7米,高1.6米。第二次翻堆要保證寬1.5米,高1.5米。第三次翻堆要保證寬0.8米,高0.6米。

    翻堆:建堆后一般翻料四次,間隔天數為7、6、4、3。遇中到大雨順延。

    注意事項:

    1、在建堆前2-3天,將所用草料搬運到種菇田并解散,用大水充分發濕(可每天抽水發料,以料濕而不滴水為準)。

    2、建堆時,將糞肥、油枯、石膏、尿素、磷肥和鉀肥等全部混合均勻后分層(每層草料厚30公分左右)加入,邊堆邊踩實。

    3、第一次翻料時(建堆后第7天),將石灰粉分層均勻加入,用量為50公斤。

    4、第二次直接翻料(第一次翻料后第6天)。如草料過干,可加1-2%石灰水調節。

    5、第三次翻堆時(第一次翻料后第4天),撒入石灰粉50公斤,用甲醛1公斤+敵敵畏0.25公斤+三氯殺螨醇0.25公斤兌水75--100公斤用噴霧器在翻堆時分層均勻噴霧,以中和氨氣和殺滅害蟲。再堆料4日后即成培菌料。

    6、第四次翻堆時(第一次翻料后第3天),要求料堆寬0.6米,高0.8米為宜。

    每次翻料時,用生石灰灑在新堆料底部。每次翻堆,將草料抖散,并將堆的上、下及邊料翻于中間,把中部的料放于上、下及兩邊,以保證堆料腐熟均勻、充分。建堆、翻堆完成后,頂部應成瓦背形,其四周用薄膜全密封覆蓋保溫防雨。在堆頂部中間留20厘米寬不蓋膜,只蓋草簾,以便排除堆料中廢氣。在種菇田內建堆,從田邊建起,每次長形橫翻。

    四、檢查培養料下料建種菇廂:

    1、堆制好的培養料應呈棕褐色,具特有草香味,無惡腐臭味;草有韌性,腐熟而不腐爛,無雜菌;用手緊握料,指縫見水而不滴為宜--過濕應進行晾曬,過干則用1-2%的石灰水調節。

    2、劃線:用石灰粉劃出1米種植廂,0.6米人行道。

    3、廂面消毒、殺菌:平整廂面后上灑石灰粉,再用甲醛0.5公斤+敵敵畏0.125公斤兌水100公斤噴霧廂面。

    4、廂面撒料:將培養料抖松均勻撒放在種植廂面上,要求寬0.8米,中部料厚20--25厘米;呈瓦背形;遇下雨必須蓋膜。

    5、草扇消毒:用敵敵畏0.125公斤+三氯殺螨醇0.125公斤兌水100公斤用噴霧一遍。

    五、播種時間:

    選陰天或晴天早晚播種(氣溫30度以下),播后及時輕松料面(面料蓋種),覆蓋草簾,防止太陽直射殺傷菌種,促發菌絲。

    方法:用毛巾粘濕高錳酸鉀液后擦洗菌種瓶表面,在大盆內敲破菌種瓶并撿除破玻璃,再將菌種團搬成豆粒大小即可播種。按1瓶菌種播1個平方米播種。播種后及時用草簾蓋廂面遮光,并促發菌絲。

    六、蓋土、時期:

    播種4天后,當菌絲生長正常就可蓋土。蓋土:在廂間人行過道撒施25公斤石灰粉后,整細耕作層(約20厘米,撿除稻樁)作蓋土;土塊1—3厘米為宜;土粒捏得扁、搓得園、不沾手

    厚度:蓋土4厘米左右,要求蓋土均勻呈瓦背狀。

    七、出菇期管理:

    蓋土后每5天翻草簾通風一次。播后15天揭土檢查,當菌絲上土近一半時,每平方米菇廂可噴“結菇水”1公斤(以噴濕蓋土為準)。若菌絲串于土表,加強通風、干燥即可轉結菇。當小菇長到黃豆大小并普遍出土時,噴一次“出菇水”(清潔無污染水)。根據廂面干濕和天氣情況,每平方米可噴0.5公斤,然后停水2-3天;當菇出土后,看蓋土干濕及天氣變化噴水--“菇多多噴、菇少少噴、無菇不噴;連晴多噴、連雨不噴”(確保廂面不能積水)。

    八、產菇期管理:

    1、每采一批菇后,及時清理床面的殘留物(菌腳及散稻草等),用土填平采菇后留下的孔洞;根據菌絲及小菇的長勢噴施適量的結菇水和出菇水。隨著氣溫的降低,用水量應逐漸減少。

    2、雙孢菇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防重于治,一般情況下,堆制良好的培養料,使用優質菌種并注意上述消毒、滅蟲、滅菌工作的,病蟲害一般不會發生或危害輕微。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博野县| 新密市| 宣汉县| 肃宁县| 阿尔山市| 元氏县| 多伦县| 舟曲县| 华阴市| 汕头市| 永城市| 汾西县| 双牌县| 蒙城县| 乌拉特前旗| 辉县市| 龙江县| 旬邑县| 安阳县| 南江县| 秦皇岛市| 汉中市| 泽州县| 都兰县| 阜阳市| 保山市| 灌云县| 凤凰县| 景洪市| 金湖县| 福州市| 富源县| 海口市| 湾仔区| 清涧县| 墨脱县| 扎囊县| 平果县| 临颍县|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