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劉建華
出 版 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I S B N : 9787109121256
出版時間: 2008-1-1
開 本: 32開
頁 數: 339
定 價: 15.4元
【文章節選】
食用菌以其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低熱量和保健作用而被視為食品中的珍品,人類在幾千年前就開始認識了食用菌在營養與保健功能上的特殊價值。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們積累了不少關于食用菌特殊營養與保健功能的經驗性認識。如今,已經在分子水平上發現和證實了食用菌的這些特殊營養與保健功能,所以,食用菌已被世界大部分國家所重視。二戰以來,全世界食用菌產量平均以每年7%~10%的速度遞增,到2004年全世界食用菌總產量已達到1 500萬噸。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多樣,在全球的2 000萬種食用菌中,我國就有700多種,是世界上食用菌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食用和栽培食用菌的國家。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人口的絕大部分在農村,生產水平較低,人均食菇量也很低,但我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可以用來種菇的農副產品和工業生產的廢棄物很多,發展食用菌潛力巨大。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乃至整個農業的現代化,都必須走農副產品加工增值的道路。所以,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把農產品加工提一高到了相當的高度。就食用菌而言,它的加工增值也迫在眉睫。近20年來,我國食用菌業取得豐碩的成果,使我國的食用菌產量和出口量躍居世界首位。據統計,1992年全國各類鮮菇的產量已達200萬噸,產值超過80億元。但相應地,我國的食用菌產業的總產值卻達不到世界首位,根本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于我們加工增值得不夠,我們出口產品的大多也只是別人進一步加工利用的原材料,從而制約了我國食用菌業的進一步良性發展;二是由于食用菌含水量高,組織脆嫩,在采摘、運輸、裝卸過程中,極易造成損傷,引起腐爛。在貯藏期間,也常因環境條件不適應,加快腐爛速度,嚴重制約了食用菌生產。基于以上原因,食用菌的貯藏與加工已成為繼續發展食用菌生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