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灌、挖溝、保濕、搭草棚,就能讓珍稀食用菌干巴菌的產量提高30%到50%。別不信,這是昆明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在宜良縣做的一項研究,去年已見成效了。
5月8日,今年頭茬干巴菌進入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產自楚雄地區,售價是1300元/公斤。就算是大量上市的時節,在眾多野生菌中干巴菌的價格都是很貴的。
干巴菌不僅價格貴,吃起來也很麻煩,要耐心地把上面的泥巴、松針等弄掉。但是,干巴菌非常香,特別受大家喜愛。
昆明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前年準備、去年啟動的《野生干巴菌人工保育促繁技術推廣與示范》項目,可以讓干巴菌的產量、質量都有了很大提升。科研人員與宜良縣祿豐村林場和宜良花園林場林區合作,在這兩個林場開展干巴菌人工保育促繁技術推廣與示范,面積為300畝。
昆明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段麗華說,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割灌修枝、保濕、挖溝、搭草棚。“林子里通風透光不好的地方,我們就采取割灌、修枝,目的是增加林子的通風透光性,讓干巴菌長得更好。干巴菌的子實體剛剛長出來時,就給它們搭一個小草棚,以預防暴雨時周圍的泥巴濺到干巴菌上,還有就是防止松針掉落,這樣做干巴菌上就不會帶泥土了,賣相好價格自然高。”
至于為什么挖溝,那是因為科研人員還發現,開過防火線后的第二年、第三年,干巴菌會特別多。她說:“是應激反應還是什么原理,我們還在做研究。”
去年,這項推廣與示范就已取得了明顯效果。據預測,野生干巴菌的產量可以提高30%到50%。
另外,科研人員還在嘗試把干巴菌菌絲體接種在云南松小苗上,從而實現干巴菌的人工種植。該所高級工程師甘云浩說,把菌絲體接種在樹根上的技術已經有了,現在就是要從野生菌上獲取菌絲體,再進行培養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