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抗褐變的轉基因蘋果在美國部分地區上市。這種轉基因蘋果的上市將會為抗褐變蘑菇等“黑科技”食品的推廣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目前普通的蘋果如果切開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會“生銹”。這種“生銹”現象,實際上是酶促褐變。酶促褐變是在有氧條件下,由于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鄰位的酚類底物氧化為醌類,醌很快聚合成為褐色素而引起組織褐變。PPO是發生酶促褐變的主要酶,存在于大多數果蔬中。在大多數情況下,褐變不僅有損于果蔬感觀,影響產品運銷,還會導致風味和品質下降。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的Okanagan Specialty Fruits公司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即轉基因外源基因存在于生物體內,并未丟失或損傷,但該基因不表達或表達量極低)來減少PPO的表達,這實際上就相當于減少了PPO的產生,使得蘋果不會很快發生褐變。據農業新聞網站Capital Press此前報道,通過抑制PPO的產生,Arctic蘋果一般三周才會完全氧化。Arctic蘋果在口味和營養成分上與同類非轉基因蘋果并無二致。
目前,Okanagan Specialty Fruits公司已培育出了三種不同的非褐變蘋果:Arctic Granny、Arctic Golden和Arctic Fuji。2015年,Arctic蘋果獲得了美國農業部和加拿大相關監管部門的種植批準。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9日報道,Okanagan Specialty Fruits公司培育出的3個品種轉基因蘋果,均得到美國和加拿大銷售許可。消費者屆時通過掃描外包裝上二維碼可了解蘋果信息,包括它的轉基因屬性。
2016年秋天,Okanagan公司收獲了第一批Arctic蘋果,并管理著在華盛頓州種植的85000棵蘋果樹。今年2月,Okanagan公司生產的切片和包裝的Arctic蘋果曾在美國中西部少數商店上架。如今,Arctic蘋果在美國多地上市。
事實上,實驗室中改造的食品種類已有很多。比如,已走上人類餐桌的轉基因三文魚、用重組酵母生產的大豆蛋白制成的素食漢堡、從海鮮干細胞培育的生魚片,以及那些通過CRISPR技術進行基因編輯培育得到的抗褐變蘑菇。但是大多數類似的項目都還沒有進入市場。很多開發類似食品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都正在關注轉基因蘋果的推出,迫切希望獲知消費者是如何看待這種產品。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植物病理學家楊亦農(Yinong Yang)說,“這種轉基因蘋果出售,將會為其他的產品推廣鋪平道路”。楊亦農此前通過CRISPR技術培育出一種可抗褐變的蘑菇,并且希望有一天能將這種蘑菇商業化種植。
負責監督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生物科學項目的瑪麗·馬克森(Mary Maxon)對此表示同意。她說,“雖然蘋果并不是人們吃的第一種轉基因食品,但卻是消費者第一個非常重視的產品。”
位于紐約的Finless食品公司正在利用海產品的干細胞培育生魚片,該公司創始人Mike Seldon稱,其贊同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贏得消費者。他說,“我們不會重復轉基因產業過去所犯的錯誤,在沒有公開談話之前就把食品投向市場。”Seldon稱,轉基因蘋果和他們的生魚片類似,兩者都是為了讓消費者更滿意而創造的。
Okanagan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尼爾·卡特(Neal Carter)對Arctic蘋果被消費者接受持積極態度。卡特稱,“我們現在很少收到郵件說我們是撒旦”,“現在會有很多人問他們應該從哪里買到這種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