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具有重要而獨特的健康價值,故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增加菌類食物(食用菌)的攝入。有一部人可能存有這樣的疑問:哪種食用菌營養價值最高?木耳和銀耳哪個更有營養?松茸是最好的食用菌嗎?等等問題。事實上,各種食用菌的外觀、味道、產地、栽培條件都不盡相同,在營養素含量方面也的確存在著差異,但重要的是,它們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營養方面甚至可以用“大致相同”來概括。如果你的食譜還沒有達到天天有食用菌的程度,給你經常吃點食用菌的3個理由。
理由之一,食用菌所含蛋白質,不論含量還是質量都優于普通蔬菜。新鮮或水發食用菌中蛋白質含量為1%-3.5%,略高于一般蔬菜。如水發木耳蛋白質含量為1.5%,新鮮香菇蛋白質含量為2.2%。干制的食用菌因水分減少而使蛋白質含量比例大增,蛋白質含量多為10-30%。
除含量較高外,食用菌蛋白質的質量也較高。食用菌蛋白質含9種必需氨基酸更多,可達約60%。而且其比例與人體內9種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更接近一些,因而利用度較好,營養價值更高。在這方面,食用菌更接近肉類、蛋類等動物性食物,而不是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生物學上,真菌雖然一度被錯誤地當作植物,但它們并不進行光合作用,而是從腐化的周圍物質來獲取養分,反倒跟動物很像。
理由之二,食用菌富含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B、維生素B、維生素K、維生素D、鈣、鉀、鐵、鋅和硒等,其中最為獨特的是維生素D。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進鈣吸收,調節鈣代謝,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今年研究還發現維生素D與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有關。
理由之三,食用菌含有一類具有特殊健康價值的成分--菌類多糖:菌類多糖存在于食用菌細胞壁之中,被證明具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血脂、抗癌、抗血栓等作用。其中一些菌類多糖,如香菇多糖、木耳多糖等已經被開發為藥物,應用于臨床。
此外,大部分食用菌含有較多的核苷酸、嘌呤等鮮味物質,故而味道鮮美,適合煲湯、燉煮、炒制等烹飪吃法,甚至還可用于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