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一般周期段,大家在中期也應注意病蟲害及雜菌的感染,防治感染傳播面積擴大,下邊我的概述如下:
銀耳致病主要有白粉及雜菌感染,一般雜菌有青霉、毛霉、根霉、木霉和各種曲霉,可用75%的酒精注射殺滅 (要用膠布封針口)。白粉病為害極大,發展也較迅速,嚴重時可使整槳無收,一般可用石灰硫磺合劑對室內墻壁、地面噴撒,也可在為害部位擦拭。害蟲一般有食菌螨、線蟲,在夏秋季,特別是出現爛耳時,蠅的為害較為嚴重,爬舔生蛆;使爛耳迅速傳染擴大。防治的方法可用藥物如10%~20%的樂果、敵敵畏、三氯殺螨醇等進行噴撒或熏蒸,但不能直接用于耳朵,以免銀耳留下殘毒。 對病蟲害應本著防重于治的方針,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對培養基、培養室及各種用具徹底消毒滅菌。對周圍環境要保持干凈,消除病蟲源,病蟲害危害嚴重者要徹底隔離淘汰。
造成雜菌感染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如季節、環境等。但主要是沒有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去進行。如培養基滅菌不徹底、接種室接種管和所用工具消毒滅菌不良、操作人員的個人衛生欠佳,或者使用了被污染的菌種,都會造成雜菌大量感染,影響栽培產量。
現將常見的雜菌分述于后:
1、毛霉與根霉:這兩種菌的形態相似,菌絲疏松,生長迅速,毛較長,毛霉的菌絲色白,根霉稍帶土灰色,成熟后都長出灰色孢子囊。這兩種菌都是在多潮和空氣不良環境中發展較快。
2、曲霉:分黑曲霉和黃曲霉兩種。菌絲較粗短,孢子都是呈輻射狀生長。黃曲霉色枯黃,黑曲霉色灰黑。培養基濕度小時,蔓延較快。
3、青霉:為青綠色菌落,分生的飽子便像掃帚,頂端生有分生孢子,喜低溫,多在潮濕、空氣不良的地方發生。
4、鏈孢菌:菌絲呈棉絮狀,生有長串的鏈狀孢子,菌落為鮮艷的橘黃色,培養基濕度大、溫度高時蔓延較快。
5、酵母和細菌:屬于單細胞微生物,個體極小,種類繁多,培養基感染此細菌后,表面呈糊狀或粘液狀,使培養料發粘帶臭味,使菌絲死亡。
附:栽培銀耳后的培養基的利用
棉籽殼培養基在栽培銀耳過程中被菌絲分解,菌絲充滿于整個培養基,因而還有可利用的豐富養料,具有關資料,可作豬、牛、羊的飼料。我們經喂豬試驗,效果良好,可節約一大部分精飼料。但因使用時間不長,大家可作進一步試驗。其他代用料的培養基,可以漚肥。
應注意的問題 :
(1)所有制種及栽培過程都應按無菌操作的要求進行。
(2)炎熱的夏天或嚴寒的冬天最好不要栽培,如有條件,在夏季要做好降溫工作。
方法是:
①在周圍環境勤灑水;
②從地道或通井的風洞向室內通風;
③隔嚴同外界相通的部分,但要不影響光線。冬季主要是保溫工作,方法是可用火墻、火爐、地火、地火道等。也可用火爐加煙筒,這幾種方法明地火道最理想。溫度均勻柔和。火爐的缺點是上下層溫差太大。不論哪種方法,都要求室內無煤煙、無二氧化碳氣體,并且室內各部溫差不要超過2℃。通風時要經過緩沖間,以免冷空氣直接襲入,影響銀耳生長。
(3)以采收后曬干的銀耳,不要擠壓防止爛朵。裝入大塑料袋內封口保存。置于通風處,以免霉壞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