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樹花發酵液多糖提取工藝
灰樹花多糖結構是以β―1.6葡聚糖為主鏈,β―1.3和β―1.4為支鏈的葡聚糖。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
1995年,日本神內醫科大學教授難波宏彰先生從野生灰樹花子實體中萃取到β―葡聚糖,并進行小白鼠體內抗腫瘤試驗和小白鼠降血糖試驗,認為灰樹花多糖具有較強的抗腫瘤藥性,比香菇多糖(國際認證的抗癌新藥)抑制率高出32%,同時指出,灰樹花多糖具有抑制血糖上升和降低血糖的作用。1996年在美國舉辦的癌癥座談會上,日本醫學家報道,灰樹花提取物在臨床上表現了明顯的治療力。灰樹花提取物與化療藥品絲裂霉素C(MMC)并用,對腫瘤的抑制率達98%。1992年浙江慶元韓省華先生,從當地分離到的灰樹花子實體中,也成功地提取到灰樹花多糖。1996年,本課題組不僅從子實體中提取到灰樹花多糖,并且利用灰樹花的發酵液提取灰樹花多糖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灰樹花多糖結構是以β―1.6葡聚糖為主鏈,β―1.3和β―1.4為支鏈的葡聚糖,經小白鼠S-180肉瘤試驗,抑制率可達89.8%。隨著人們對灰樹花的了解,對灰樹花多糖的需求量會不斷增加。但是據查新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建立灰樹花多糖產業化生產基地。
由于灰樹花的子實體生長,對環境因子的要求十分苛刻,培養基質選擇性大,產量很低等因素的制藥,人工大量栽培優質灰樹花子實體的開發工作難以進行,因此,目前國內灰樹花品種多限于野生菌株分離,其品質較差,子實體萃取物多糖含量較低,藥效作用也不盡理想。
灰樹花多糖課題組從1983年開始,大量搜集國內外灰樹花野生菌種和栽培菌種,進行人工馴化栽培、生物學特性測定、營養學測定等工作,于1996年開始,利用核輻射的方法對灰樹花諸多菌株進行處理,并進行了大量的篩選工作,確定了發酵生產的工程菌種,同時,利用灰樹花發酵液進行多糖提取研究,目前,已經確立了灰樹花發酵液提取多糖的生產工藝、工藝參數、生產菌種的提純扶壯,以及發酵基質配方。該技術現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