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與別的食用菌相比,顯得特別嬌氣,在管理上稍有失誤,病蟲害就會趁虛而入,危害生產,甚至整批失敗,因此,在銀耳生產中必須特別重視對病蟲害的防治。銀耳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如下:
一、病原微生物為害
1.鏈孢霉:又叫紅飽霉,適宜生長溫度25~30℃,常發生在接種后菌袋的培養基或接種口上,有的也發生在菌袋的兩端。前期菌絲白色,逐步轉為淺紅色,繼而產生大量桔紅色粉狀孢子。夏天氣溫高,蔓延極快。鏈孢霉主要是抑制銀耳菌絲的生長,破壞培養基營養成分,受其侵染的菌袋,出耳率降低,耳片正常伸展受影響,朵形小,產量低。
2.綠色木霉:簡稱綠霉,適宜在溫度15~30℃和偏酸性的環境中生長,常發生在培養基內和子實體階段。前期菌絲呈白色,逐步變成淺綠色、深綠色,受其污染的培養基變成黑色,發臭松軟,直至報廢。子實體被綠霉污染后,會逐步腐爛,失去商品價值。
3.白腐菌:適宜生長溫度15~25℃,這種病原菌常在銀耳菌絲生理成熟時,從接種口侵入,形成腫瘤狀凸出物。前期菌絲白色粉狀,后期呈灰白色,受其危害,培養基變黑。每年春秋發生率較高,主要腐蝕銀耳原基,造成原基腐敗,不能出耳。也有的侵染耳片,附著產生一層白色粉狀孢子,抑制耳片生長,使其變成不透明的僵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