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與別的食用菌相比,顯得特別嬌氣,在管理上稍有失誤,病蟲害就會趁虛而入,危害生產,甚至整批失敗。因此,在銀耳生產中必須特別重視對病蟲害的防治。銀耳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如下:
一、病原微生物為害
1、鏈孢霉:又叫紅飽霉,適宜生長溫度25~30℃,常發生在接種后菌袋的培養基或接種口上,有的也發生在菌袋的兩端。前期菌絲白色,逐步轉為淺紅色,繼而產生大量桔紅色粉狀孢子。夏天氣溫高,蔓延極快。鏈孢霉主要是抑制銀耳菌絲的生長,破壞培養基營養成分,受其侵染的菌袋,出耳率降低,耳片正常伸展受影響,朵形小,產量低。
2、綠色木霉:簡稱綠霉,適宜在溫度15~30℃和偏酸性的環境中生長,常發生在培養基內和子實體階段。前期菌絲呈白色,逐步變成淺綠色、深綠色,受其污染的培養基變成黑色,發臭松軟,直至報廢。子實體被綠霉污染后,會逐步腐爛,失去商品價值。
3、白腐菌:適宜生長溫度15~25℃,這種病原菌常在銀耳菌絲生理成熟時,從接種口侵入,形成腫瘤狀凸出物。前期菌絲白色粉狀,后期呈灰白色,受其危害,培養基變黑。每年春秋發生率較高,主要腐蝕銀耳原基,造成原基腐敗,不能出耳。也有的侵染耳片,附著產生一層白色粉狀孢子,抑制耳片生長,使其變成不透明的僵耳。
此外,還有紅曲霉、毛霉、根霉、青霉等,這些霉菌都會給生產帶來危害。防止霉菌為害,主要應把好“5關”:
①培養基關。原材料使用前應經過暴曬,配制時含水量不宜超過60%,常壓滅菌要求在100℃以上保持20小時。
②接種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接種時做到“三消毒”:一是空房事先消毒:二是料袋進房再次消毒:三是接種時通過酒精燈火焰消毒。
③菌絲發育關。銀耳菌絲發育最佳溫度為25~28℃,不超過30℃。發菌培養基要求干燥,在冬天加溫發菌時,最好用電源;接種后菌袋可用棉被圍罩保溫,3天后揭開通風翻袋。
④出耳管理關。出耳階段應注意控溫、控濕、控光、增氧,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適度噴水,防止過濕;尤其是幼耳階段,噴水宜勤宜少。
⑤環境衛生關。菇房內部及周圍衛生要清理好,杜絕污染源。
二、蟲害
1、螨:又叫菌虱,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蒲螨和粉螨兩種。蒲螨體積很小,肉眼不易看清,多群集成團,呈現咖啡色;而粉螨體積稍大,白色發亮不成團,數量多,成粉狀。這些螨類主要由棉籽殼、麥皮、菌種和蒼蠅等帶進菇房,或由舊菇房殘留下來。螨類以吃銀耳菌絲為生,被害的菌絲不能萌發。如果出耳階段發生螨類,就會造成爛耳或耳片畸形。
螨類防治辦法:
①菇房要遠離料房,四周環境要清掃干凈。
②菌袋進房前,對空房徹底消毒,可用氣霧消毒盒,加清水拌成消毒液,噴灑四周。
③發生螨蟲時,可用滅掃利等廣譜低毒農藥,按規定用量噴灑受害處。但應注意:在子實體生長階段,禁止使用農藥。
2、菇蚊:又叫眼菌蚊,幼蟲白色,近透明,體型小如頭發絲,色白,發亮,3~5天就變成黑褐色有翅膀的菇蚊。常發生在銀耳擴穴后的出耳階段,潛入較濕部分,危害菌絲,受害后發生爛耳。
防治的辦法:
①保持好環境衛生,菇房門窗及通氣口裝配紗窗。
②用黑光燈誘殺或在菇房燈光下放半臉盆0.1%的敵敵畏殺蟲劑。
③用蚊香或衛生丸粉熏煙。
3、線蟲:呈粉紅色,是一種線狀的蠕蟲,體型極小,體長僅有1mm左右。在菇房內繁殖很快,幼蟲2~3天就發育成熟,并再生幼蟲。線蟲主要由培養料和水源帶進菇房。在悶濕、不通風情況下大量發生,銀耳受線蟲危害后耳片邊緣腐爛,造成爛耳。
防治辦法:培養料滅菌要徹底,水源應檢測,菇房事先嚴格消毒。噴水不宜過濕,并注意通風。若在耳芽出現時發生線蟲,可用0.5%石灰水或1%食鹽水,在陰涼天噴幾次,并在菇房地面撒石灰粉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