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作方法步驟
1 .原料組成
以農作物秸稈為基料,添加一定量的尿素、石膏、米糠等,發酵過程中加入食用菌,各種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為:秸稈粉81 %~ 95 % ,米糠10 %~15%,尿素3 %~4 %,石膏0 . 5 % ~ 1 %。食用菌液體菌種為上述總配比重的10 %~20 %。
2 .生產工藝流程
原料粉碎→混料處理→培養料發酵→培養料接種與發菌→再發酵→飼用。
3 .配合培養料
依據配方配合培養料,先將尿素溶解于水中(要求水的酸堿度為中性),將米糠、石膏與粉碎的秸稈混合均勻,再加入水,攪拌均勻,使培養料的濕度保持在55 %~60 %。
4 .培養料發酵
將配合好的培養料放入發酵間,溫度由常溫升至50 ℃ ,保持4~6 小時后,攪拌1 小時。再升到50 ℃ 以后,持續4 ~6 小時,再攪拌1 次。如此反復3 ~5 次,培養料就可發酵好了。發酵開始時,可加入無芽孢類菌種;當溫度達46 ℃ 后,可加入嗜熱真菌、放線菌等。
5 .培養料接種與發菌
將發酵好的培養料在無菌的狀態下運到無菌接種間,降溫后,接入食用菌液體菌種,充分攪拌均勻后,運融入無菌條件下的發菌間發菌。發菌間的要求為:空氣濕度90 %左右,溫度為所選菌株最適發菌溫度。通過流動的無菌空氣,供給足夠的氧氣與二氧化碳。發菌間要保持黑暗。在此條件下,一般1 周左右就能發好菌。
6 .再發酵工藝
發好菌后,保持2 ~ 3 天,然后運出發菌室進行再發酵,可在飼養場或生產廠進行。飼喂前,將這種秸稈轉化的飼料,再加上其他一些輔料,比如玉米面、米糠、麥麩等,再加入發酵生物飼料添加劑,如強力酵素,進行密閉發酵,一般在24~36 小時完成發酵過程,之后即可直接飼喂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