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說:
6月6日,正值“芒種”,也是芒種品牌管理機構兩周年紀念日。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推出了“鄉村振興品牌先行”芒種大講壇系列講座,邀請農業產業、農林經濟、鄉村旅游、品牌傳播、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專家、教授開講。首期講座我們邀請到了被稱為“蘑菇王”的菌物學家韓省華老師。以下文章根據講座錄音整理。


我國的食用菌生產現狀與品牌建設:
現在,關注農業的人很多,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多:農村搬遷,農民移民和扶貧問題等。很多人都在擔心農耕文化到底怎么走,所以很高興在芒種這一天,我們來說一些芒種的話。
農業品牌到底怎么做?農產品的建設和產業發展如果不和社會結合,不樹立自我品牌,就會被大眾慢慢遺忘。我到各地調研發現:這個要發展,那個要發展,來的都是書記、縣長,都問要怎么辦。其實現在的農業品牌,能堅持到三年以上,已經很了不起了。堅持到五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大家都會有點印象。如果二十年以上,品牌就有意思了。一百年,一千年的品牌,實質上品牌就是其本身,比如說大米。
我國的食用菌現狀: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食用菌產業,分析一下它的生產現狀和品牌建設。
首先,食用菌的概念就是可以吃的,有肉質的,對人體沒有影響的菌。1978年,我國食用菌總產量只占世界的大概5%。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生產食用菌的大國。全國各地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達90多種,其中已大規模商業栽培食用菌有40—60種,年食用菌生產量3596.66萬噸,產值為2741.78億元,約占全世界食用菌總產量的80%以上。短短30年時間,食用菌產業發展如此迅速,這與科技進步是分不開的。
食用菌原來在我們國家的學科上,屬于植物保護系。只要是植物上長的菌類都要把它消滅掉,在消滅的過程中,發現了它的價值,由此產生了食用菌。所以食用菌涉及微生物學、遺傳學、栽培學、木材學、生態學、市場學等學科,總的來說,食用菌科技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綜合應用的科學知識。
當然,中國食用菌要感謝慶元縣對慶元香菇不遺余力的推廣,讓其走向全國、全世界,可以說,慶元香菇的發展代表著中國食用菌發展的潛力。浙江有兩個口號一個是鋪路,一個是創新,慶元香菇其實就是在給中國食用菌探路。
我國食用菌的應用與發展:
從應用來看,在古代食用菌是用于祭祀,古人將其視為神靈、鬼怪之物。之后發現了藥用靈芝、食用黑木耳等。上世紀,中國農大發現食用菌是人類新的蛋白源,這屬于功能食品。隨著食用菌的日益發展,現在已經開發為藥品,以及遺傳物質和用于軍事的新型材料和武器。未來將是人類延長壽命,調節自身細胞繁殖力,提高生活質量的產品資源。
中國食用菌產業組織特點:
1.行業組織的特性
那么中國食用菌在管理上都有哪些特點?
中國食用菌產業組織首先是以協會的形式出面,比如國際蘑菇科學學會,該協會是1949年在英國成立,每兩年開一屆會議,現已開到第十九屆。這是在國際上比較權威的協會,我國有中國食用菌協會,該協會是中國供銷總社掛靠的組織。1993年,中國科學院成立菌物協會,以學術為主。然后是商務部成立的中國土畜商會食用菌分會,專門管理中國食用菌產品出口,調節貿易關系等。當然,協會也有協會的局限性,且不能完全代表行業的發展,不能代表行業前進的方向,不能調節某些矛盾。因此產生了聯盟:國家食用菌技術戰略創新聯盟、國家光伏食用菌戰略技術創新聯盟、國家食用菌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黑木耳戰略技術創新聯盟。但是,當這些還不能解決食用菌產業發展問題的時候,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應運而生。這么多措施的目的都是為了給中國食用菌修一個廟門,每個人來進行產業發展,這就給我們品牌建設帶來了矛盾和機遇,當然還有一個海峽兩岸菇業聯誼會。那么現在這些組織都在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盤。
2.地方政府主導形成的產業集聚
我們食用菌的發展和應用,剛才說的是協會,那么現在產業發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地方政府主導形成的產業集聚。現在我們國家超過50億產值的企業大概有50多個,說明產業很大。現代信息化、電子工業、電子商務和高科技的運用都給食用菌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我們政府主導的產業都有哪些呢,人工栽培中,有具有“香菇之鄉”稱號的慶元縣,“中華靈芝第一鄉”的龍泉市,“中國食用菌之都、銀耳之鄉”的古田縣,“東北第一香菇大鄉”的岫巖縣,“中國食用菌之鄉”的平泉市,“中國黑木耳第一縣”的東寧縣,“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黑木耳生產標準化示范區”的汪清縣,“國家級食用菌示范區”的延邊,“中國原生態食用菌基地”的伊春以及“木耳小鎮”柞水等等。所以說,政府主導就是第一生產力。
除了人工栽培,還有野生菌。野生菌產地:南華、易門、香格里拉、昆明木水花野生菌,雅安、延邊、漠河、那曲、巴楚等地,都在做野生菌品牌。比如巴楚的巴楚菇,也叫馬鞍菌。
3. 企業特性
那么現在除了行業主導,政府主導,還有企業主導。企業有生產型企業,其特點是工廠化和智能化,還有傳統企業農場。貿易型企業用于出口和內銷,服務性企業一般是餐飲和物流,當然還有電子商務和會展企業,比較有名的是易菇網和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等。
食用菌產品分類


我國的食用菌生產現狀與品牌建設
食用菌有鮮品,杭州每天銷量200噸以上新鮮菇,我們公司每天批發10噸新鮮菇,這個量是非常大的。還有干品、速凍品、鹽漬品、軟包裝產品(清水或罐頭)、休閑食品、功能食品(保健品)、藥品等。
(鮮品)
茶樹菇 榆黃蘑
(干品)
香菇 銀耳
速凍品 腌漬產品
食用菌生產產品的分類
食用菌生產過程中需要設備、原材料、菌種和器械。設備有:裝袋機、滅菌鍋、接種機。原材料:木屑、棉籽殼、麩皮、玉米芯、石灰、石膏。菌種:母種、原種、生產種(固體菌種、液體菌種)。器械:接種箱、培養筐、網格。除了這些以外,與他共同構架的還有物流,沒有強大的物流,也是有問題的。
市場的需求與品牌建設
龐大的產業所形成的生產與消費鏈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為科學家、企業家、官員、產業的工人、農民、學生帶來了無限的可以去創業的機會。中國食用菌產業如此快的速度發展給品牌建設帶來了思考和機遇。
我認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已經從地球上富人的奢侈品,進入到普通老百姓家中,成為人類新的蛋白源。食用菌種類多、口味差異大,適合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齡和不同信仰的居民,可開發的前景非常廣闊。人們期待著食用菌行業的人士開發出優質產品。
1. 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有力量,大眾對行業、產品、產地的信任和依賴就是品牌的力量。比如說靈芝,大家都知道它是靈草,幾千年來,老百姓受到來自靈芝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由它傳遞的力量融化在血液中,形成了文化的力量,這就是最偉大的品牌,這種文化的力量所形成的是可以遺傳的,繼承的。我認為由于人們的共識,某個產品對人類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有一定貢獻和作用,這種就是偉大的品牌。這樣的品牌還有茅臺、中華、云南白藥、可口可樂等等。
2.品牌與產品
品牌是質量的保障,是產品的旗幟。品牌與物產的統一產生的是大眾品牌,如靈芝、冬蟲夏草。自然物產的功能功效所形成的作用。品牌的形成也是人們意想形成的愿望,賦予物產的之外的文化力量。
3.全國食用菌的商標
明確的標識,明快的線條、色彩是產地、產品、行業所賦予的藝術魅力。這些組織有的有標識,有品牌建設意識,他們通過會議使自己在行業里形生成了強大影響。但是標識都不夠理想。各個省的食用菌協會有的有標識,有的沒有標識。有標識的都有影響力。
全國食用菌知名品牌可分為生產型企業:上海雪榕、上海光明森源、天水眾興菌業;加工型企業:浙江天和、湖北裕國菇業、上海大山合;功能性產品生產型企業:浙江壽仙谷、江蘇安惠、浙江佐力藥業;設備型企業:浙江宏業裝備、浙江青風、杭州弗德里希。國際知名食用菌企業有臺灣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荷蘭克里斯汀斯集團、美國施爾豐公司(Sylvan)等。
行業、政府、企業,產品、生產等,這些都是品牌建設,都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達到政府需求和消費需求,品牌才能形成。如果政府不認可你的品牌,那么品牌隨時都可以死掉,同樣的政府認可了,但是大眾沒有認可,那你就是一個空的品牌。消費者需求主要是安全性,實用性,方便性。政府需求則是安全和公共利益,這樣形成的大眾認知,我認為這是品牌建設的核心所在。
品牌建設是這個世界的潮流,人類之所以進步,就是因為對品牌的理解,對品牌的認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技術壁壘已經超出了對產品要求的本身,產品僅僅是載體,品牌是附加于載體之上最主要的一個手段。
我認為食用菌品牌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點:一是行業里面基本上沒有意識。我認為品牌還是需要時代感,要順應社會潮流的發展,跟上步伐,所以我認為我們這個行業沒有品牌意識。二是作為政府超過30年以上去培育的地方品牌不多,能說的只有慶元香菇,其他的可以說但不屬于品牌。
針對上面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品牌建設的主體還是企業。行業是積聚,行業應該引導企業,行業自己要做品牌,也應該將企業的主體聚集到一起,來推動品牌的建設。政府要集合在這個范圍內把品牌做起來。個人要有特色,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把自己的品牌做得與眾不同,富有特色,形成自己獨立的品牌效應的特色。政府主打的地方特色品牌,行業主導國家品牌,企業主導產品和企業的品牌。
最后我提一下食用菌品牌的文化內涵:反映產品本質特性;體現產品質量保障;體現產品工藝的科學性;體現企業、地方、行業文化的特點;能夠使同行共鳴,引起局外人的注意、關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