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黑木耳,人們就會想到東北,這里林區面積大,木材資源豐富,木耳產量高;這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出產的木耳質地厚軟,富有彈性,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高。說起東北黑木耳,人們又會想起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此兩處出產的黑木耳早已享譽海內外,是公認的東北山珍。其中人工栽培的長白山黑木耳是我省東部山區特產,具有其它地區難以企及的優良質地。遺憾的是,在省城長春,卻難覓長白山黑木耳的芳蹤。在一些商場超市的柜臺貨架上,經過簡易包裝的散裝黑木耳,大多被注明“原產地大(?。┡d安嶺”;而近年來頗受歡迎的精包裝壓縮黑木耳,也幾乎被黑龍江省的“大小興安嶺產品”囊括。問及為何不經銷我省出產的黑木耳,售貨人員的回答竟不約而同:“價格高,品質差,賣不動?!?nbsp; 生產之痛:生產成本高,價格優勢無從說起 白石山林業局資源開發部的楊部長,把我省黑木耳價格高于黑龍江省的原因歸結為“生產成本高”。姜嫂是蛟河市黃松甸鎮一名農家婦女。她和丈夫每年栽培黑木耳2畝地左右,年產黑木耳干品約700公斤,正常年份可獲純利潤2萬元左右。姜嫂說:“去年一瓶二級菌種只有0.7元,今年卻漲到了2.5元,按照每瓶接種30袋計算,每畝地栽木耳的成本提高近70元?!闭f到菌種,記者注意到,在黃松甸、黃泥河等栽黑木耳較多的地區,出售黑木耳菌種的招牌隨處可見,大多打著“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的字樣。而我省的黑木耳菌種研制處于后發狀態,雖然有延邊北方食用菌研究開發中心、吉林市匯豐食用菌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加入研究開發的行列,并相繼有一些優良黑木耳菌種問世,但由于起步較晚,未形成品牌效應,尚未被廣大菌農認可。一些菌農認為,如果建立起自己的菌種研發體系,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出我們省自己的優良菌種,既可以降低菌種價格,還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從而提高競爭力。 營銷之痛:原始粗放,缺乏品牌信譽 對于長白山黑木耳“品質差”的說法,白石山林業局資源開發總公司資源開發部部長萬洪祥堅決予以否認,他說:“真正的長白山黑木耳,無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其品質都屬上乘。只可惜被那些摻雜使假牟取暴利的人弄腥了一鍋湯?!睋f洪祥介紹,一些不法商販高價收購優質黑木耳后,采用與食用膠、色素等同煮后烘干的做法,使耳片色澤更黑,質地更厚,同時增加了木耳本身的重量,原來1公斤的木耳經過加工,就會成為兩公斤甚至更多;更有甚者,以低價收購已發霉變質的劣質黑木耳或營養價值極低的地耳,加工后招搖上市欺騙消費者。隨著大量假冒偽劣黑木耳從我省東部山區流出,長白山黑木耳“品質差”的名聲也不脛而走。做過多年鎮長、現任蛟河市黃松甸鎮人大主席的崔成,向記者講述了他到黑龍江省東寧縣綏陽黑木耳大市場考察的見聞。在那里,100個門市房統一編號經營,各家的商品明碼標價,菌農和客商可隨意比較選擇,惡意壓低收購價在這里沒有市場,高價或劣質黑木耳也自然被淘汰出局。內部競爭的結果是貨真價實的優質黑木耳在市場里站穩了腳跟,市場的整體信譽度不斷提高,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主顧。 呼喚深加工 我省對黑木耳的加工,目前基本限于對其進行精包裝壓縮,這種加工工藝的產品由于方方正正,且密度較大質地較硬,因此被人們通俗地稱為“木耳磚”。對于我省目前的黑木耳加工現狀,中國吉林森工集團白石山林業局森源食品加工廠廠長張憲生不客氣地說:“‘木耳磚’不過是對黑木耳進行挑選和包裝,黑木耳還是黑木耳,根本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深加工?!睆垜椛斫獾暮谀径罴庸?包括對黑木耳進行保鮮,將黑木耳中所含的營養物質提取后,開發出諸如木耳糖、木耳沖劑、木耳飲料等新產品。張憲生從一只塵封的鐵柜中,取出一小袋真空包裝的保鮮木耳說,這是他們廠研究開發的黑木耳保鮮產品,雖然保鮮期較短,但主要的技術難題已經解決,只要加大研發力度,相信會搞出過硬的產品?!澳菫槭裁床怀脽岽蜩F?”記者顯得有些心急,張憲生卻是一臉的無奈:“你看我眼下的處境,哪有條件進行技術攻關?”順著張憲生的目光,記者看到的是窗外因年久失修已經嚴重剝蝕的室外樓梯,院子里幾個工人正忙著平整土地,為地栽木耳下地作最后的準備。這都是林業局的轉崗工人,幫助他們轉產自救,成為張憲生眼下的工作重點。進行包括黑木耳在內的林產品深加工的研究開發,需要時間精力,更需要資金、設備和科研力量的支持。對此,張憲生顯得力不從心。已經在林區工作生活了24年的他憂心如焚:“我聽說黑木耳保鮮技術已被省外的科研單位攻克,如果我們不奮起直追,在黑木耳深加工上加大科研力度,就會被越落越遠。吉林省是黑木耳生產大省,如果不能及早攻克黑木耳深加工的技術難題,而讓外省搶了先,有朝一日,當更多標注著原產吉林省、而研發單位和加工企業不是吉林省的黑木耳深加工產品走上貨架時,我們就只有再一次品嘗‘生產大省、深加工小省’的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