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文雋 吳亞召 雷萍 姜娟 楊新文 杜芳
【機構】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洛川縣農業機械技術服務中心 陜西省蘋果研究發展中心
摘要:以提高蛹蟲草子實體產量、活性物質含量為研究目的。以小麥為基本培養基固體培養蛹蟲草子實體,采用單因素、二因素試驗研究碳源、氮源和菌種對蛹蟲草實體產量、活性物質含量的影響。產量單因素實驗結果表明,每瓶添加1 g蠶蛹粉、營養液中白砂糖濃度為20 g·L-1的培養基培養子實體產量最高;但不同水平的蠶蛹粉、黃豆粉對子實體產量影響差異不顯著。二因素實驗結果表明,當培養基營養液中白砂糖濃度為20 g·L-1,蠶蛹粉添加量為2 g·瓶-1時,子實體產量最高;碳源、氮源及碳源和氮源的互作對蛹蟲草的產量有極顯著的影響。活性物質單因素實驗結果表明,培養基營養液中蔗糖濃度為10 g·L-1時腺苷和蟲草素含量最高;每瓶培養基中添加1 g土豆粉時,子實體多糖含量最高,與其他營養添加物質有顯著差異;不同菌種對產量和主要活性物質含量的影響差異顯著。 摘要:采用搖瓶培養方法,通過單因素試驗研究發酵培養液初始p H值、裝液量、接種量和搖床轉速對桑黃(Phellinus linteus)發酵胞內黃酮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最適初始p H為6.5,裝液量為100 m L/300m L,接種量為10%,搖床轉速為150 r·min-1。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L9(34)正交試驗優化桑黃黃酮發酵培養條件,最佳工藝為:發酵液初始p H6.5,300 m L三角瓶裝液量為100 m L,種子液接種量為10%,搖床轉速150 r·min-1。
基金:陜西省科學院應用基礎與產業化項目(2014K-14);
關鍵詞:桑黃; 胞內黃酮; 液體發酵; 培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