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云芳 孫潔平 馬麗杰 權軍利 單衛星
【機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摘要】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馬鈴薯生產上最嚴重的病害之一,認識其群體結構特征,可為晚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以及抗病品種的合理布局提供指導。對2009年采自寧夏一個種植有93個品種(品系)的馬鈴薯種質資源圃的致病疫霉進行了交配型、致病型和線粒體DNA單倍型分析,結果表明,116個致病疫霉菌株中存在A1、A2和自育型3種交配型,發生頻率分別為24.1%、57.8%和18.1%,A2交配型為優勢類型;對其中43個菌株的致病型進行測試,檢測到兩種致病類型:1.2.3.4.5.6.7.8.9.10.11和3.4.10,發生頻率分別為95.3%和4.7%,可克服所有11個抗病基因的1.2.3.4.5.6.7.8.9.10.11類型占絕對優勢;對62個菌株的線粒體DNA單倍型進行分析,檢測到Ia和IIa兩種類型,發生頻率分別為74.2%和25.8%。綜合表型和基因型數據分析發現,該馬鈴薯種質資源圃中致病疫霉群體致病型單一,但致病型毒力因子高度復合;線粒體DNA分析表明,該馬鈴薯種質資源圃引入了遺傳背景較為復雜的致病疫霉"新"群體。
【基金】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No.200903004-38);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No.2009BADC5B04);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No.CARS-10);
【關鍵詞】致病疫霉; 交配型; 致病型; 線粒體DNA單倍型; 馬鈴薯晚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