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敏 朱書生 李健強 倪漢文 張文華
【機構】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北京100094云南農業大學教育部農業生物多樣性與病害控制重點實驗室昆明650201
【摘要】采用形態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對采集自湖南和北京的3株尖角突臍孢菌分離物進行了鑒定。結果表明,3株分離物(KF-1、HN-14和K-12)和保存于中國農業大學已定名的尖角突臍孢菌菌株G-9和X-27之間在菌落形態、產孢量及孢子大小和分隔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其中,K-12在PDA培養基上生長緩慢、產孢量小;菌株G-9、KF-1、X-27和HN-14生長迅速,產孢豐富。對菌株進行分子鑒定結果表明,菌株間ITS區序列相似度達98%以上,聚類分析也表明,種內各菌株之間的遺傳距離明顯小于種間的遺傳距離;基于ITS1及ITS2序列,能將尖角突臍孢菌和突臍蠕孢屬中其它種分開。由此可確定分離自湖南水稻田及中國農業大學科學園溫室中自然發病的稗草病樣上的3株病原真菌均為尖角突臍孢菌。
【基金】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No.2003-07-03B);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No.NCET-04-0128);
【關鍵詞】形態學; 分子鑒定; ITS區序列分析; 雜草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