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與消毒
良好的環境衛生能減少病蟲害的蔓延和發生。對菇房、場地、接種室、培養室、貯藏室以及生產用具等,除了做好日常的衛生清潔工作外,還應定期采用相關藥物進行熏蒸滅菌消毒;食用菌栽培場地應遠離養雞場、畜舍和飼料庫,并將廢棄物和污染物及時燒毀或深埋,以防污染環境,傳播病蟲害。如有可能,通往菇廠的道路和地面應清理消毒(如用生石灰噴灑地面)。
各種食用菌菌種的制作大多在接種室或接種箱中進行。純的菌種往往是食用菌正常生產的關鍵。因此,對接種室不但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而且工作人員一定要按無菌操作程序進行操作,不的帶有任何雜菌。
在堆制培養料前,要清除場地雜物,將場地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用殺蟲劑、滅菌劑消毒,并在培養料里加一定比例的多菌靈等藥物;選用無病蟲雜菌污染的土壤作覆土。菇床所用覆土要預先在強光下曝曬曝曬消毒滅菌。覆土前,工作人員要注意清潔衛生,對所使用的工具要提前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覆土時,操作要迅速敏捷,不得拖延時間。
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其中的大部分是對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它們通過氣流,相互接觸等方式,傳播到適合的基質上造成種種危害。因此每一批菇采收之后,要對菇床上的菇柄殘余進行一次徹底清理,以保證下批菇的正常生長。菇期采收結束后,在材料之前,應對菇房進行一次熏蒸。拆除培養料以后,將廢棄料遠運至遠處處理;對菇房內的床架、地面、墻壁、用具等物要進行洗刷、消毒、曝曬后保存。如平菇、香菇、黑木耳采取室外棚載,不僅擁軍奧消毒,而且栽培場地不可連續使用,以避免病蟲和雜菌的侵染。特別對老菇房,在進料前要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
物理防治
在食用菌生產中,經常使用干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常壓間歇滅菌、常壓蒸汽滅菌、巴氏消毒、紫外線殺菌來防治雜菌侵染。
(一)干熱滅菌
將接種針、接種環等通過火焰燒灼。這里重點說的干熱滅菌是指利用干燥箱對玻璃器皿等進行滅菌。一般微生物細胞在100攝氏度干熱1.5h即可被殺死,含有芽孢的細菌和長有分生孢子的鏈孢霉則需要140℃經3h才能被殺死,所以將物品放入干燥箱內,在160℃維持2h即可達到滅菌的目的。但是熱空氣溫度不要超過170℃,以免包裝物品的棉花和紙張被烤焦。
(二)高壓蒸汽滅菌
水的沸點隨壓力的增高二提高,水在高壓鍋內煮沸,蒸汽密閉,使壓力增加,從而導致溫度升高。
微生物細胞和芽孢在120℃,經30min,可以全部殺死。如果滅菌材料體積大,蒸汽穿透困難,如稻草、木屑、棉籽殼等,可提高壓力到1.4x105pa。溫度達126℃,1.5-2h。
(三)常壓間歇滅菌
沒有高壓鍋蒸汽設備,或培養基含不耐高溫的物質,可采用此法。其原理是,微生物營養體在100℃經30min即失去活力。未殺死的芽孢經過培養生長成營養體可在100℃下被殺死,如此反復,則達到完全滅菌的目的。
方法是,培養基在100℃下處理3次,每次30-60min,每次處理放于20℃-30℃培養24h,使未殺死的芽孢萌發為營養體,在第二次處理時即可被殺死,這樣連續三次課達到滅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