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香菇生產技術:
(一)基本配方:
木屑2800千克,木片1600千克,麥麩500千克,玉米粉100千克,復合肥30千克,石灰粉50千克,石膏粉30千克,輕鈣20千克,富硒香菇營養料5千克。 原料要求:
第一點,必須是闊葉樹種的木屑,不能混有松杉柏樟等樹種材質,如有槐樹、桃樹等樹種,其比例不得超過20%;
第二點,如混有部分槐樹、桃樹等類原料,則應將鋸末加石灰粉后進行堆酵,5天后再予拌料;
第三點,木片規格應以較大為佳,如刨花,以保障基內通透性。拌料說明:木屑木片加入50千克石灰粉共同拌勻,進行堆悶,約5天后再行拌料;拌料時,除富硒香菇營養料以外全部拌勻,最后再加入富硒香菇營養料,拌勻后即可裝袋。此后的滅菌、接種等操作可參考本書第三章第三節等相關內容,不再詳述。
(二)發菌管理 1.基本指標
(1)溫度:掌握5~25℃區間,以20~23℃為最佳,宜低不宜高。
(2)濕度:掌握70%左右,前期宜低不宜高,完成基本發菌后可予適當提高,以免菌袋失水過多。
(3)通風:如在氣溫13℃以下發菌,可予適當保溫,待完成50%發菌后,可予敞開式發菌,同時予以打孔等多次操作。
2.轉色管理:溫度宜低不宜高,高低交替;濕度應干濕交替;通風宜大;光照宜強;轉色期間,應注意防蟲。
(三)出菇管理:
(1)催蕾:根據條件,采取溫差刺激、濕度刺激,并配合光照刺激等措施,很快即可現蕾;有的菌袋甚至在轉色期間就可以出現菇蕾。帶袋栽培的一旦現蕾,就應及時割破塑料膜,以免長出畸形菇。
(2)溫度調控:根據栽培菌株的生物特性進行恰當管理,無論菌株的溫型如何,最好將之控制在溫度下限的偏上范圍,盡量不接近上限。
(3)濕度調控:實際生產中,如培育鮮菇上市,主要的濕度管理手段就是地面澆灌、墻體噴水、空中噴霧等方法;若欲培育花菇,則不但不可用水,而且尚要根據環境的濕度進行管理,比如除濕等。
(4)通風換氣:一般要求棚內要有較新鮮的空氣條件,應控制二氧化碳濃度在0.05%左右;培育花菇時,很多時間是敞開式管理,不存在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問題。
(5)適當光照:培育一般厚菇或水菇時,500勒克斯左右的光照強度即可滿足;培育花菇時,強光才更有利于花紋的白色。
(四)特殊管理:
不得對子實體噴施任何藥物、肥料,絕對禁止噴施生長調節劑等任何激素。 不得施用任何護色、增色等產品。四、富硒靈芝生產技術
(一)基本配方:玉米芯混合料的基本配方:玉米芯460千克,木屑350千克,麥麩120千克,玉米粉20千克,豆餅粉6千克,復合肥5千克,石灰粉10千克,石膏粉5千克,富硒靈芝營養料1千克。 注意要點:玉米芯、木屑提前各自加水堆悶,使之全部濕透,分別堆酵3天和5天,期間每天翻堆一次,并適量補水;豆餅粉提前2天浸泡,拌料時一并加入;使用豆餅粉的基料,拌料要增加一點時間,以使充分拌勻;富硒靈芝營養料最后加入,并充分拌勻。
(二)發菌管理:接種前將接種室徹底清潔,并進行消殺,密閉2天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將接種后的菌袋移入培養。發菌溫度控制在2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應為65%左右,微量的通風,避光培養;約25~35天,即可完成基本發菌。
(三)出芝管理:
(1)溫度管理:溫度要求26~28℃之間,遇特殊氣候可短時接受20℃條件的低溫及35℃高溫,但不可持續時間過長。
(2)水分管理:保持95%的高濕水平,以促其現蕾,低于80%,則不易現蕾,或幼蕾停止生長,生長帶逐漸消失。
(3)通氣管理:二氧化碳濃度不允許超過0.1%,否則將會抑制芝體的正常發育。但在后期需要彈射和收集孢子粉時,則應密閉芝棚。
(4)光照管理:保持正常光照度約300~500勒克斯即可。
(四)特殊管理:本富硒靈芝不適宜培育靈芝盆景。 一旦生長帶消失,即應采樣曬干,送交相關部門進行硒含量檢測。
商品整理與深化加工:
一、鮮菇保鮮:
(1)冷藏保鮮:不同的食用菌品種對溫度的適應性不同,因此在同樣溫度條件下也不是所有品種的鮮菇都可以保鮮,如草菇,其子實體生長需要28℃以上溫度,采收時置于5℃條件時,一夜之間便可軟化、析水、變味,失去食用價值,但是,該溫度下,金針菇可以貯藏7天左右,平菇也可保鮮5天左右,因此,應根據具體品種設定冷藏的溫度。 冷藏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機械制冷原理,創造一個3℃左右的低溫條件,使食用菌在該環境下減弱或者停止代謝,從而達到保鮮的目的,其原理如同采用冰箱貯藏蔬菜水果,但應根據保鮮的食用菌品種設定溫度。
(2)冰塊保鮮:預制厚度20cm左右的冰塊,將整理后的鮮菇置于冰塊上,蘑菇放出的熱量,被冰塊吸收,冰塊吸收熱量的同時融化自身,形成熱量交換;通過冰塊融化使溫度降低,達到保鮮的目的。該種方法的實施效果和維持時間,主要取決于貯藏環境的溫度,溫度越低維持時間越長,保鮮效果越好。
(3)氣體保鮮:一般是指充氮氣和二氧化碳氣體保鮮,在將鮮菇裝入保鮮袋后,即時充入氮氣并密封,使蘑菇在低氧條件下呼吸被抑制、降低代謝,達到保鮮的目的。據資料,日本研制的保鮮機就是利用該原理,使保鮮袋內的氧氣被抽出來,充入二氧化碳和氮氣,也可將二氧化碳氣體和氮氣按要求的比例混合充入,從而達到保鮮的目的。
(4)輻射保鮮:該種保鮮辦法多采用鈷60進行輻照,具體輻射劑量,需根據食用菌品種確定。
(5)鹽水保鮮:配兌0.6%~0.8%的食鹽溶液,投入鮮菇沒過液面浸泡10~15分鐘,然后密封包裝,可作短期保鮮。
二、制干:
(1)自然曬干:利用陽光或自然風,將鮮菇內所含水分排除(蒸發)出去,使之變干。東北地區的地栽木耳,即是采用該方法。但該法適宜于氣候干燥地區或季節,適宜千家萬戶的操作,不適宜商品化生產操作。
(2)土烘爐烘干:購置一只壓風火爐,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火爐直燒鋼板,排氣扇將高溫熱量強行下壓使之進入到兩側烘干室底部,通過排濕筒將鮮菇的水排出,達到強制烘干的目的。烘干過程中每4小時打開烘干室,將上下烘干篩換位,以使均勻、同步。
(3)蒸汽烘干:這是以高壓蒸汽為熱源的烘干方法,適宜于規模化生產采用。高壓蒸汽熱源進入烘干隧道,被分布在面積較大的交換器中,強制吹風時交換器表面的高溫熱量被送進烘干隧道,在隧道的另一端設置排濕出口;此方法烘干均勻,且避免了污染問題,干菇質量高,但由于一次性投資問題,一般生產者不宜采用。
(4)紅外烘干:以煤、電為燃料的成套烘干設備,烘干速度快,菇品質量好,但一次性投資較高而少有采用,該類設備尤其適應規模化生產或產品用于出口時采用。
三、鹽漬:食用菌鹽漬無需投入較大的固定資金,而且加工工藝較為簡單,若遇行情不好,可以存放兩年——只是需要一定數量的流動資金。
(一)基本配方:
木屑2800千克,木片1600千克,麥麩500千克,玉米粉100千克,復合肥30千克,石灰粉50千克,石膏粉30千克,輕鈣20千克,富硒香菇營養料5千克。 原料要求:
第一點,必須是闊葉樹種的木屑,不能混有松杉柏樟等樹種材質,如有槐樹、桃樹等樹種,其比例不得超過20%;
第二點,如混有部分槐樹、桃樹等類原料,則應將鋸末加石灰粉后進行堆酵,5天后再予拌料;
第三點,木片規格應以較大為佳,如刨花,以保障基內通透性。拌料說明:木屑木片加入50千克石灰粉共同拌勻,進行堆悶,約5天后再行拌料;拌料時,除富硒香菇營養料以外全部拌勻,最后再加入富硒香菇營養料,拌勻后即可裝袋。此后的滅菌、接種等操作可參考本書第三章第三節等相關內容,不再詳述。
(二)發菌管理 1.基本指標
(1)溫度:掌握5~25℃區間,以20~23℃為最佳,宜低不宜高。
(2)濕度:掌握70%左右,前期宜低不宜高,完成基本發菌后可予適當提高,以免菌袋失水過多。
(3)通風:如在氣溫13℃以下發菌,可予適當保溫,待完成50%發菌后,可予敞開式發菌,同時予以打孔等多次操作。
2.轉色管理:溫度宜低不宜高,高低交替;濕度應干濕交替;通風宜大;光照宜強;轉色期間,應注意防蟲。
(三)出菇管理:
(1)催蕾:根據條件,采取溫差刺激、濕度刺激,并配合光照刺激等措施,很快即可現蕾;有的菌袋甚至在轉色期間就可以出現菇蕾。帶袋栽培的一旦現蕾,就應及時割破塑料膜,以免長出畸形菇。
(2)溫度調控:根據栽培菌株的生物特性進行恰當管理,無論菌株的溫型如何,最好將之控制在溫度下限的偏上范圍,盡量不接近上限。
(3)濕度調控:實際生產中,如培育鮮菇上市,主要的濕度管理手段就是地面澆灌、墻體噴水、空中噴霧等方法;若欲培育花菇,則不但不可用水,而且尚要根據環境的濕度進行管理,比如除濕等。
(4)通風換氣:一般要求棚內要有較新鮮的空氣條件,應控制二氧化碳濃度在0.05%左右;培育花菇時,很多時間是敞開式管理,不存在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問題。
(5)適當光照:培育一般厚菇或水菇時,500勒克斯左右的光照強度即可滿足;培育花菇時,強光才更有利于花紋的白色。
(四)特殊管理:
不得對子實體噴施任何藥物、肥料,絕對禁止噴施生長調節劑等任何激素。 不得施用任何護色、增色等產品。四、富硒靈芝生產技術
(一)基本配方:玉米芯混合料的基本配方:玉米芯460千克,木屑350千克,麥麩120千克,玉米粉20千克,豆餅粉6千克,復合肥5千克,石灰粉10千克,石膏粉5千克,富硒靈芝營養料1千克。 注意要點:玉米芯、木屑提前各自加水堆悶,使之全部濕透,分別堆酵3天和5天,期間每天翻堆一次,并適量補水;豆餅粉提前2天浸泡,拌料時一并加入;使用豆餅粉的基料,拌料要增加一點時間,以使充分拌勻;富硒靈芝營養料最后加入,并充分拌勻。
(二)發菌管理:接種前將接種室徹底清潔,并進行消殺,密閉2天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將接種后的菌袋移入培養。發菌溫度控制在2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應為65%左右,微量的通風,避光培養;約25~35天,即可完成基本發菌。
(三)出芝管理:
(1)溫度管理:溫度要求26~28℃之間,遇特殊氣候可短時接受20℃條件的低溫及35℃高溫,但不可持續時間過長。
(2)水分管理:保持95%的高濕水平,以促其現蕾,低于80%,則不易現蕾,或幼蕾停止生長,生長帶逐漸消失。
(3)通氣管理:二氧化碳濃度不允許超過0.1%,否則將會抑制芝體的正常發育。但在后期需要彈射和收集孢子粉時,則應密閉芝棚。
(4)光照管理:保持正常光照度約300~500勒克斯即可。
(四)特殊管理:本富硒靈芝不適宜培育靈芝盆景。 一旦生長帶消失,即應采樣曬干,送交相關部門進行硒含量檢測。
商品整理與深化加工:
一、鮮菇保鮮:
(1)冷藏保鮮:不同的食用菌品種對溫度的適應性不同,因此在同樣溫度條件下也不是所有品種的鮮菇都可以保鮮,如草菇,其子實體生長需要28℃以上溫度,采收時置于5℃條件時,一夜之間便可軟化、析水、變味,失去食用價值,但是,該溫度下,金針菇可以貯藏7天左右,平菇也可保鮮5天左右,因此,應根據具體品種設定冷藏的溫度。 冷藏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機械制冷原理,創造一個3℃左右的低溫條件,使食用菌在該環境下減弱或者停止代謝,從而達到保鮮的目的,其原理如同采用冰箱貯藏蔬菜水果,但應根據保鮮的食用菌品種設定溫度。
(2)冰塊保鮮:預制厚度20cm左右的冰塊,將整理后的鮮菇置于冰塊上,蘑菇放出的熱量,被冰塊吸收,冰塊吸收熱量的同時融化自身,形成熱量交換;通過冰塊融化使溫度降低,達到保鮮的目的。該種方法的實施效果和維持時間,主要取決于貯藏環境的溫度,溫度越低維持時間越長,保鮮效果越好。
(3)氣體保鮮:一般是指充氮氣和二氧化碳氣體保鮮,在將鮮菇裝入保鮮袋后,即時充入氮氣并密封,使蘑菇在低氧條件下呼吸被抑制、降低代謝,達到保鮮的目的。據資料,日本研制的保鮮機就是利用該原理,使保鮮袋內的氧氣被抽出來,充入二氧化碳和氮氣,也可將二氧化碳氣體和氮氣按要求的比例混合充入,從而達到保鮮的目的。
(4)輻射保鮮:該種保鮮辦法多采用鈷60進行輻照,具體輻射劑量,需根據食用菌品種確定。
(5)鹽水保鮮:配兌0.6%~0.8%的食鹽溶液,投入鮮菇沒過液面浸泡10~15分鐘,然后密封包裝,可作短期保鮮。
二、制干:
(1)自然曬干:利用陽光或自然風,將鮮菇內所含水分排除(蒸發)出去,使之變干。東北地區的地栽木耳,即是采用該方法。但該法適宜于氣候干燥地區或季節,適宜千家萬戶的操作,不適宜商品化生產操作。
(2)土烘爐烘干:購置一只壓風火爐,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火爐直燒鋼板,排氣扇將高溫熱量強行下壓使之進入到兩側烘干室底部,通過排濕筒將鮮菇的水排出,達到強制烘干的目的。烘干過程中每4小時打開烘干室,將上下烘干篩換位,以使均勻、同步。
(3)蒸汽烘干:這是以高壓蒸汽為熱源的烘干方法,適宜于規模化生產采用。高壓蒸汽熱源進入烘干隧道,被分布在面積較大的交換器中,強制吹風時交換器表面的高溫熱量被送進烘干隧道,在隧道的另一端設置排濕出口;此方法烘干均勻,且避免了污染問題,干菇質量高,但由于一次性投資問題,一般生產者不宜采用。
(4)紅外烘干:以煤、電為燃料的成套烘干設備,烘干速度快,菇品質量好,但一次性投資較高而少有采用,該類設備尤其適應規模化生產或產品用于出口時采用。
三、鹽漬:食用菌鹽漬無需投入較大的固定資金,而且加工工藝較為簡單,若遇行情不好,可以存放兩年——只是需要一定數量的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