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杏鮑菇菌種或培養料的細菌種類很多,其中以能形成芽孢的芽孢桿菌較常見,其次是熒光假單孢桿菌和歐氏桿菌等。
一、危害癥狀
母種受細菌污染后,培養基表面呈潮濕狀,有的有明顯的菌落,有的散發出臭味,杏鮑菇菌絲生長不良或不能生長。栽培過程中培養料遭大量細菌污染后,變質發臭而腐爛。特別是麥粒菌種發生細菌污染后,菌種瓶壁上有明顯的黏稠狀細菌液及散發出腐爛的臭味。
二、發病條件
污染培養基及培養料的細菌種類很多,其來源也很廣泛,空氣中飄浮有細菌,各種有機物質上也帶有細菌,一般水中也有細菌。污染細菌以芽孢桿菌的抗高溫能力最強,它所形成的休眠芽孢必須通過121℃高壓蒸氣滅菌或正規間歇滅菌方法處理才能將其殺死。因此,滅菌時冷空氣沒有排除干凈、壓力不足或保壓時間不夠,是造成細菌污染的重要原因。另外,接種過程中,接種室或接種箱消毒滅菌不徹底,操作人員不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或菌種本身帶有細菌,都是引起細菌污染的原因。從培養基或培養料條件上看,pH值呈中性或弱堿性反應,含水量偏高,有利于細菌生長;從溫度條件上看,高溫或料溫偏高時有利于細菌生長。
三、防治方法
1.培養料原料要求。①稻草、棉子殼、玉米芯等干燥新鮮無霉變現象;②培養料發霉的要進行高溫堆制發酵處理;③拌料時用清潔干凈的井水或河水;④用干料重0.1%的50%多菌靈或0.1%甲基托布津拌料;⑤控制培養料含水量不能過高,培養室溫度不能過高。
2.母種擴大培養時,可在已滅菌的培養基上加入少量的鏈霉素或其他抗生素,防止細菌生長,保證菌種內沒有細菌。但向試管中滴進鏈霉素時,應在無菌操作條件下進行,以免制止了細菌污染卻帶來霉菌污染。抗生素濃度以每毫升含100-200國際單位為宜。
3.菌種轉管或擴大培養過程中,首先要保證培養基滅菌徹底,其次是整個操作過程必須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
4.菌種生產時,擴大接種用的母種或原種必須保證未受細菌污染。如果用小麥做菌種,則要選用沒有赤霉病及無破損的麥粒。防止含水量偏高和嚴格進行滅菌。
5.所用的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的pH值應調成偏酸性,以便抑制細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