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發生爛棒的原因分析:
2、季節安排不當: 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種期安排過遲或秋栽黑木耳接種期安排過早,造成養菌期間超溫,菌絲體內細胞質營養液流出,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表現吐黃水現象。出現吐黃水的栽培袋,袋內其它菌絲被粘液包圍,生理活動受到限制,菌絲逐漸死亡,高溫高濕條件下各種雜菌趁機感染。 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節安排過遲或春栽黑木耳接種期安排過早,發菌期間氣溫低于20℃,菌絲生理活性低,發菌緩慢,不能迅速地占領培養料,引起雜菌感染,導致菌棒腐爛。
3、養菌期間管理不當:發菌前期黑木耳菌棒所處的室溫較低,引起個別接種穴菌絲死亡,感染雜菌;發菌后期,氣溫漸漸升高,加上菌絲體呼吸作用放出熱量,當氣溫超過25℃時,沒有及時采取通風降溫措施,發生燒堆悶菌現象;另外發菌期間通風不良,不能有效地排出培養室內的CO和其它有毒氣體,使菌絲活動受阻,活力下降,引起雜菌感染。
4、耳棚未清理干凈或靠近污染源:生產中使用舊耳棚,在采耳過程中培養基、子實體及已受感染的塑料袋及其它污染物未清理干凈,耳棚未經過消毒,成了雜菌繁殖的培養基;有的耳棚直接靠近污染源或使用了被污染的水,直接產生雜菌,引起菌棒腐爛,造成經濟損失。
5、出耳期間水分管理不當:在木耳原基形成期,澆水過早,木耳原基未封住劃口,水流進或滲入劃口內,造成感染。木耳原基分化期,剛形成的子實體原基處于芽孢狀態,芽孢因吸水過多而發生細胞破裂,劃口處菌絲停止生長而退菌,形成的子實體原基失去菌絲營養供應而停止生長,造成霉菌感染或流耳。
6、耳棚內通風不良:耳棚選址不當,或棚頂、棚周覆蓋物太厚或通風不及時等原因,使耳棚內缺氧,CO和其它有毒氣體積聚,木耳菌絲生活力下降,子實體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為雜菌繁殖生長提供條件,發生爛耳或流耳現象。
7、采耳過晚:黑木耳子實體營養豐富且又是膠質狀,采收不及時,子實體老化變薄,失去彈性,不但質量差,而且極易產生霉菌,造成流耳、爛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