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真姬菇加工工藝:
1)原料的驗收和漂洗:鹽漬用真姬菇應在子實體成熟時及時采收,將一叢叢菇一個個地分開,去掉基部的小菇和死菇,切去長出的菇柄,按照規格要求進行分級驗收。日本商人對鹽水真姬菇的分級標準列表,供參考。
出口鹽水真姬菇分級標準表
級別 L級 S級 M級
菌蓋直徑(厘米) 2.0~2.5 2.6~3.5 <3.6
菌柄長度(厘米) <3 <3 <3
由于真姬菇體極易萌發出菌絲,分級后要及時漂洗和預煮,用清水洗去泥屑。
2)預煮:用清水預煮,菇在沸水中煮沸5~7分,煮透為度。煮透的標準是:菇全沒入水中,沒有浮出的菇,菇柄由無光澤轉變為有光澤,菇色加深,菇柄輕捏或重捏均能捏扁不破碎,失去彈性,味鮮不苦。每煮2~3鍋須換水一次。煮透后立即撈出放人冷水中冷卻,最好用流水冷卻,務必迅速冷透。冷卻后撈出瀝出水分。
3)鹽漬:先在缸底撒一層鹽,然后倒入一層菇,如此一層鹽—層菇直到滿缸為度,最上面撒一層封面鹽,加蓋紗布和竹片作為隔離層,上加壓石塊,再放飽和鹽水淹沒菇體。總加鹽量為菇重的40%。鹽漬7~10天要翻缸一次,即把菇撈出放入另一缸,加入保護鹽水,并在上面撒上1厘米厚的鹽。保護鹽水的配方是,每100千克飽和鹽水中加入檸檬酸和偏磷酸各0.15千克。然后加蓋缸蓋,防止雜質落入。如此鹽漬的真姬菇可以出售,保藏期1年左右。
食用茵鹽漬注意事項:食用菌在鹽漬過程中經常發生菇體腐爛變質,其中常出現的一種是菇體顏色發虹,手觸發黏,菇軟,而后腐爛,特別是夏季溫度高時鹽漬菇常因此變質腐爛,給菇農和國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經調查,這主要是一種極端嗜鹽菌引起的,它們屬于微生物中古細菌亞界,鹽桿菌科,細胞桿狀或球狀,能在15%~30%的食鹽水中生活,在食鹽中存在。在鹽漬菇實驗中,證明食鹽滅菌處理能斷絕“紅菌”發生,因此鹽漬菇時盡量選用優質精鹽,經過滅菌后使用。同時,嗜鹽細菌的生長和溫度的高低有密切關系,在20℃以下生長緩慢,在30℃以上生長活躍,所以—般鹽漬菇變質腐爛常在7~8月。因此,鹽漬菇保存盡量限制在30℃以下,保存在陰涼、干燥、沒有直射光的地方。當然其他方面鹽漬技術也要相應配合,如及時采收,輕拿輕放;殺青時大菇小菇分開,以免大菇夾生,小菇煮熟過度,要求煮透為度,冷卻時要冷至菇心;鹽水濃度要在22波美度以上;在產品發運前,是鐵桶包裝的,需扎緊內襯的塑料袋,如開口或塑料袋破裂鹽鹵外流,除腐蝕鐵桶外,還會因菇缺水而變質;是塑料桶的,一定要加足飽和鹽水,放上減震內蓋,擰緊外蓋等,各個工藝過程要環環扣緊,把好質量關,確保產品優質供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