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色澤好,味道鮮美可口,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栽培金針菇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我國很多地區都已大量栽培。但由于金針菇獨特的生物學性質,其栽培時常出現一些影響產量和質量的問題。
現將金針菇袋栽過程中常見問題的產生原因及解決方法介紹如下:
一、菌絲生長緩慢 1、主要原因 1發菌時溫度、濕度、氧氣不能滿足要求。2接種量不足或接種時溫度過高。3栽培料配方不合理。 2.解決方法 1發菌期間菇房溫度應保持在22℃左右,大氣相對濕度為60%~70%,栽培料中含水率約65%。當菌絲生長到1/3時,可解開袋口,以增加袋內氧氣。2增加接種量。接種量可提高到12%~15%。接種時袋內栽培料的溫度控制在25℃以下。3金針菇對氮素要求量較高,可多用有機氮作為氮源,不用硝態氮。
二、現蕾難,四周出菇,半袋出菇 1.主要原因 1菌種老化或退化;栽培料過干或空氣濕度過低,溫度過高,都會導致現蕾難。2發菌過程中見光或光照過強,栽培料裝得過松等都易出現四周出菇。3栽培料太濕,裝得過緊,栽培料中有機氮的氮含量不足等均會出現半袋出菇的現象。 2.解決方法 1選擇優良菌種。若二三級菌種的培養基表面出現幼蕾,盡快使用,易現蕾。子實體分化過程中,控制好溫濕度。菇房中溫度一般在10℃左右,大氣相對濕度為85%~90%。2裝料松緊適宜。發菌期嚴格遮光,栽培袋不宜多移動。用1勒克斯的弱光處理,可使柄長得快而整齊,避免四周出菇。3在栽培料中增加0.4%~1%尿素,清除已發生原基和幼蕾,可防止半袋出姑。
三、產生劣質菇 1.主要原因 1與品種有關。2缺氮染病能產生“疲軟菇”;幼菇生長不壯、菇叢過密、光照方向多變,易產生“扭曲菇”;菇房濕度高于92%,會導致菌蓋表面出現水漬;出菇時,光線過強,子實體色澤加深,菌柄變成褐色。 2.解決方法 1選擇優良品種。2嚴格控制栽培條件,防止子實體受傷。
四、轉潮慢 1.主要原因 1沒有及時清除老菌根。2栽培料中缺水。3溫度等條件不適宜。 2.解決方法 1及時清除殘留物。2補充栽培料中失去的水分。3保持菇房適宜的溫度,促進菌絲生長,促進轉潮。
五、雜菌污染 1.主要原因 1對栽培設備和栽培料消毒、滅菌不嚴格或不徹底。2菇房衛生條件差。3鼠害。老鼠咬破栽培袋,導致雜菌污染。 2.解決方法 1用熟料栽培。2嚴格按照要求消毒滅菌,同時注意菇房清潔衛生,防治病蟲害及鼠害。
(池州農業學校 朱勝英 郵編:247100)
現將金針菇袋栽過程中常見問題的產生原因及解決方法介紹如下:
一、菌絲生長緩慢 1、主要原因 1發菌時溫度、濕度、氧氣不能滿足要求。2接種量不足或接種時溫度過高。3栽培料配方不合理。 2.解決方法 1發菌期間菇房溫度應保持在22℃左右,大氣相對濕度為60%~70%,栽培料中含水率約65%。當菌絲生長到1/3時,可解開袋口,以增加袋內氧氣。2增加接種量。接種量可提高到12%~15%。接種時袋內栽培料的溫度控制在25℃以下。3金針菇對氮素要求量較高,可多用有機氮作為氮源,不用硝態氮。
二、現蕾難,四周出菇,半袋出菇 1.主要原因 1菌種老化或退化;栽培料過干或空氣濕度過低,溫度過高,都會導致現蕾難。2發菌過程中見光或光照過強,栽培料裝得過松等都易出現四周出菇。3栽培料太濕,裝得過緊,栽培料中有機氮的氮含量不足等均會出現半袋出菇的現象。 2.解決方法 1選擇優良菌種。若二三級菌種的培養基表面出現幼蕾,盡快使用,易現蕾。子實體分化過程中,控制好溫濕度。菇房中溫度一般在10℃左右,大氣相對濕度為85%~90%。2裝料松緊適宜。發菌期嚴格遮光,栽培袋不宜多移動。用1勒克斯的弱光處理,可使柄長得快而整齊,避免四周出菇。3在栽培料中增加0.4%~1%尿素,清除已發生原基和幼蕾,可防止半袋出姑。
三、產生劣質菇 1.主要原因 1與品種有關。2缺氮染病能產生“疲軟菇”;幼菇生長不壯、菇叢過密、光照方向多變,易產生“扭曲菇”;菇房濕度高于92%,會導致菌蓋表面出現水漬;出菇時,光線過強,子實體色澤加深,菌柄變成褐色。 2.解決方法 1選擇優良品種。2嚴格控制栽培條件,防止子實體受傷。
四、轉潮慢 1.主要原因 1沒有及時清除老菌根。2栽培料中缺水。3溫度等條件不適宜。 2.解決方法 1及時清除殘留物。2補充栽培料中失去的水分。3保持菇房適宜的溫度,促進菌絲生長,促進轉潮。
五、雜菌污染 1.主要原因 1對栽培設備和栽培料消毒、滅菌不嚴格或不徹底。2菇房衛生條件差。3鼠害。老鼠咬破栽培袋,導致雜菌污染。 2.解決方法 1用熟料栽培。2嚴格按照要求消毒滅菌,同時注意菇房清潔衛生,防治病蟲害及鼠害。
(池州農業學校 朱勝英 郵編:24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