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肉狀菌是一種競爭性較強的雜菌,生長速度快,危害嚴重,減產幅度大,且可連年感染,菇農形象地稱之為“菜花菌”,故應引起高度重視?,F將其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發病癥狀
發生初期,蘑菇料面、覆土表面產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濃密菌絲,入料后會抑制蘑菇菌絲的生長,使菌絲萎縮變黑,病部一般不出菇。后期,覆土層上會出現一粒粒紅褐色、外觀似胡桃肉的子囊果。發生嚴重時,培養料暗褐色,濕腐狀,散發出強烈的漂白粉氣味。
病原形態
于實體直徑0.5~3cm或更大,近球形、不規則形至盤狀,表面有不規則皺紋,似胡桃仁,淡黃白色或奶油色至褐紅色。群生在覆土表面或料層中,內部有脈絡及空腔,空腔內子囊排列不整齊。子囊卵圓形或球形,有柄,大多數含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球形至近球形,平滑,無色,內含一個油球。
發生規律
胡桃肉狀菌存在舊菇房土壤中,病菌孢子隨感病培養料、菌種等進入菇房,可隨氣流、人、工具等在棚內傳播蔓延。子囊孢子耐高溫,抗干旱,對化學藥品抵抗力強,存活時間長。在10~30℃蘑菇菌絲分泌物能刺激孢子萌發。高溫、高濕、通風不良以及培養料偏酸性的菇棚發生嚴重。
綜合防治
胡桃肉狀菌的生長溫度與蘑菇生長溫度相近,容易發生,抗逆性強,一旦發生便難于控制;因此,對該病害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栽培上要把好菌種關、覆土關、培養料關、病房處理關。
1、杜絕使用帶菌菌種
不在發病的菇房留種菇和分離菌種,不從發病嚴重的地區調購菌種。播種前對菌種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受污染菌種,例如瓶內有白色或淡黃色扭結物,特別是有漂白粉氣味的菌種,應禁用并將其銷毀。保證使用優質菌種,其標準為:菌絲潔白、粗壯、適齡。
2、培養料合理發酵
雙孢菇屬糞草菌,要求培養料碳、氮比合理,一般為33∶1。培養料需經過嚴格發酵,最好進行2次發酵,以消滅潛存在培養料內的病菌。培養料不宜過熟、過濕、偏酸,含水量要控制在55%~60%,pH控制在7.5~8,發酵料應有彈性、褐色且具有料香味。
3、舊床架、菇房嚴格消毒
堆料進房前半個月,菇房、床架、墻壁及四周要用水沖洗,并噴灑1%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栽培2年以上的老菇房,床架要用1∶2∶200波爾多液洗刷,再用10%石灰水粉刷墻壁。培養料進房前1周,菇房要噴5倍甲醛稀釋液。連續栽培3年的菇房,要將床架拆下,用波爾多液浸泡5~6天,曬干備用。培養料進房前3天,要密閉門窗,每100立方米空間用2kg硫磺熏蒸,2天后開啟所有門窗通風。也可在2次發酵時用水噴濕舊床架,在58~62℃的高溫下殺菌2小時。
4、狠抓覆土的2次消毒
覆土應取菜園20cm以下的紅壤土,暴曬后,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的覆土用2.5kg甲醛進行消毒;覆土前10天,還要將甲醛稀釋50倍,均勻噴灑覆土,然后堆起,用塑料薄膜覆蓋2天后散開,于太陽下曬幾天,即可使用。覆土后8~9天,殘存的病菌孢子會在蘑菇菌絲分泌物的刺激下開始萌發,此時菌絲正處于細線期,再噴藥1次進行徹底根除,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達98%~100%。
5、發病后的處理
發生此菌后應立即停止噴水,使土面干燥,并挑起胡桃肉狀菌的子實體,用噴燈燒掉,再換上新土。小面積發生時可用柴油或煤油澆灌,或及早將受污染的培養料和覆土挖除,然后用2%的甲醛溶液或1%漂白粉液噴灑,并噴石灰水,以提高培養料的pH。已大面積發生時,應去除培養料,將培養料深埋或燒毀;然后消毒菇房,以免污染環境,預防來年發病。
發病癥狀
發生初期,蘑菇料面、覆土表面產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濃密菌絲,入料后會抑制蘑菇菌絲的生長,使菌絲萎縮變黑,病部一般不出菇。后期,覆土層上會出現一粒粒紅褐色、外觀似胡桃肉的子囊果。發生嚴重時,培養料暗褐色,濕腐狀,散發出強烈的漂白粉氣味。
病原形態
于實體直徑0.5~3cm或更大,近球形、不規則形至盤狀,表面有不規則皺紋,似胡桃仁,淡黃白色或奶油色至褐紅色。群生在覆土表面或料層中,內部有脈絡及空腔,空腔內子囊排列不整齊。子囊卵圓形或球形,有柄,大多數含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球形至近球形,平滑,無色,內含一個油球。
發生規律
胡桃肉狀菌存在舊菇房土壤中,病菌孢子隨感病培養料、菌種等進入菇房,可隨氣流、人、工具等在棚內傳播蔓延。子囊孢子耐高溫,抗干旱,對化學藥品抵抗力強,存活時間長。在10~30℃蘑菇菌絲分泌物能刺激孢子萌發。高溫、高濕、通風不良以及培養料偏酸性的菇棚發生嚴重。
綜合防治
胡桃肉狀菌的生長溫度與蘑菇生長溫度相近,容易發生,抗逆性強,一旦發生便難于控制;因此,對該病害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栽培上要把好菌種關、覆土關、培養料關、病房處理關。
1、杜絕使用帶菌菌種
不在發病的菇房留種菇和分離菌種,不從發病嚴重的地區調購菌種。播種前對菌種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受污染菌種,例如瓶內有白色或淡黃色扭結物,特別是有漂白粉氣味的菌種,應禁用并將其銷毀。保證使用優質菌種,其標準為:菌絲潔白、粗壯、適齡。
2、培養料合理發酵
雙孢菇屬糞草菌,要求培養料碳、氮比合理,一般為33∶1。培養料需經過嚴格發酵,最好進行2次發酵,以消滅潛存在培養料內的病菌。培養料不宜過熟、過濕、偏酸,含水量要控制在55%~60%,pH控制在7.5~8,發酵料應有彈性、褐色且具有料香味。
3、舊床架、菇房嚴格消毒
堆料進房前半個月,菇房、床架、墻壁及四周要用水沖洗,并噴灑1%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栽培2年以上的老菇房,床架要用1∶2∶200波爾多液洗刷,再用10%石灰水粉刷墻壁。培養料進房前1周,菇房要噴5倍甲醛稀釋液。連續栽培3年的菇房,要將床架拆下,用波爾多液浸泡5~6天,曬干備用。培養料進房前3天,要密閉門窗,每100立方米空間用2kg硫磺熏蒸,2天后開啟所有門窗通風。也可在2次發酵時用水噴濕舊床架,在58~62℃的高溫下殺菌2小時。
4、狠抓覆土的2次消毒
覆土應取菜園20cm以下的紅壤土,暴曬后,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的覆土用2.5kg甲醛進行消毒;覆土前10天,還要將甲醛稀釋50倍,均勻噴灑覆土,然后堆起,用塑料薄膜覆蓋2天后散開,于太陽下曬幾天,即可使用。覆土后8~9天,殘存的病菌孢子會在蘑菇菌絲分泌物的刺激下開始萌發,此時菌絲正處于細線期,再噴藥1次進行徹底根除,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達98%~100%。
5、發病后的處理
發生此菌后應立即停止噴水,使土面干燥,并挑起胡桃肉狀菌的子實體,用噴燈燒掉,再換上新土。小面積發生時可用柴油或煤油澆灌,或及早將受污染的培養料和覆土挖除,然后用2%的甲醛溶液或1%漂白粉液噴灑,并噴石灰水,以提高培養料的pH。已大面積發生時,應去除培養料,將培養料深埋或燒毀;然后消毒菇房,以免污染環境,預防來年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