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承載了越來越重的資源、能源壓力。要使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就必須大力降低資源消耗 ,提高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在我國未來發展中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保護國土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眾所周知,食用菌以其“天然、營養、保健、味道鮮美”而著稱,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山珍”,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繼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來源。食用菌生產具有“不與農爭時,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資小、見效快”等特點,能把大量廢棄的農作物秸稈轉化成為可供人類食用的優質蛋白與健康食品,其培養廢料(菌糠)又是良好的農業有機肥料,是延長農業產業鏈和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可安置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因此,在發展都市農業、效益農業的今天,食用菌產業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的一大新亮點。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業生態良性循環,建設資源節約型生態高效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也是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小康目標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 秸稈栽培食用菌在生態農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作物秸稈的開發利用問題是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我省是秸稈出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秸稈資源非常豐富。據測算,全省每年生產可利用的農作物鮮秸稈數量總計為9526.94萬噸。若按照秸稈露天堆放儲存時的平均含水率17%計算,作物秸稈總量為7036.15萬噸,綜合利用率在60.4%左右,另外,還有近40%的剩余秸稈資源得不到科學利用。大部分被焚燒,造成了大氣污染、土壤礦化、火災事故等大量的社會、經濟和生態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利用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可改變資源浪費型傳統農業,實現“點草成金、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無廢生產”,為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開辟了一條最為有效、持久的捷徑。
我省傳統的食用菌栽培多用木屑和棉籽皮,利用秸稈作為基料栽培食用菌,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產原料的來源,極大地節約了木屑與棉籽殼資源,避免了過度砍伐木材等問題,對生態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生產鮮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種富含營養的菌體蛋白飼料,也可作為優質有機肥還田。這項技術的應用推廣,使農業資源多級增值,既可大量利用作物秸稈,減少環境污染,又可增加農民收益。如2005年,全省用于食用菌生產利用秸稈221.3萬噸,產菇后的培養廢料(即菌糠)達110多萬噸,如果全部用作肥料,肥效可相當于100%碳肥約190.4萬噸,100%氮肥2.56萬噸,22萬公斤復合肥或800萬噸的優質土雜肥。若利用出菇后的菌糠低溫發酵技術,在配料時,適當添加尿素、麩糠等,利用大棚低溫發酵,還可直接獲得粗蛋白含量在18-20%的無污染的高蛋白飼料。菌糠飼料利用后再次進入新的生物循環,形成了多梯級循環、多層次搭配、多效益統一和生物多次利用的物質和能量體系,有效地延長了食物鏈和生態鏈,實現了大農業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性協調發展。秸稈種菇不僅生態效益顯著,而且也帶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根據近五年來的實踐證明,半畝地的菇棚,每年將消耗15-20畝作物秸稈,產生1萬公斤的鮮菇,形成2萬元左右的產值效益。
二、我省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的發展概況與主要成績
我省作為食用菌生產大省,改革開放以來,尤其“九五”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食用菌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食用菌產業得到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我省種植業中繼糧、棉、油、菜、果之后蓬勃興起的第六大產業,產量、產值、出口創匯等指標 ,由2000年的全國中游水平已躍居目前的全國第3位,據初步統計,2005年全省食用菌總產量達130萬噸,比2000年的72萬噸提高了80.6%;總產值60億元,比2000年的26.19億元提高了129.1%,出口額1.2億美元,比2000年的4863萬美元提高了150%;消耗農作物秸稈、農產品下腳料、廢棄枝條和木屑等農業廢料221.3萬噸,比2000年的109.1萬噸,提高了102.8%;涌現出一批如莘縣、定陶、惠民、新泰、鄒城、武城、牟平、蒼山、棲霞、淄川、利津、莒縣、臺兒莊、滕州、臨朐、壽光、齊河、歷城、文登、魚臺等年總產值超過2億元的食用菌主產縣,建成了以煙臺九發、聊城奧登、泰安天野、菏澤利得爾、濟南奧利、濟寧華源、淄博七河、濱州科力等20多家國家級、省級大型食用菌龍頭加工企業,帶動了全省300萬農民致富,菇農戶均增收8000元。這一切,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省廳領導們的充分肯定,更是得到了行內同仁的普遍認可。2005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單位。
2003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視察我省定陶縣馬集鎮雙孢菇生產基地時,對該縣以食用菌為突破口,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區域布局,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張高麗書記、韓寓群省長在陪同胡總書記視察定陶雙孢菇生產現場后,在山東會堂召開的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也對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績給予了高度贊揚和充分肯定。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姜春云同志也曾強調指出,“食用菌在我國既是一個傳統產業,又是一個新興產業,也是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很大,前景廣闊,應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賈慶林、回良玉、俞正聲、王兆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曾先后對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并做出了重要指示。我們的辛勤、努力工作,也得到了國家農業部領導的充分肯定與高度信任,2003年5月,農業部下發了《關于下達農業部第四批部級質檢中心籌建計劃的通知》(農市發〔2003〕5號),批準我站籌建“農業部食用菌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全國第二處)。項目建成后,將負責長江以北十八個省市的食用菌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任務。目前,該項目的籌建工作正處于攻堅階段,并將于今年8月份前通過國家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