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離褶傘人工馴化出菇培育技術指標
出菇馴化培育分4種模式,野外林下或灌叢2種,室內或菇棚2種。野外林下出菇模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大面積推廣,與林地形成菌根關系,對森林培育有很大益處,其弊端是一年只能在6~9月份生產;室內或菇棚培育模式最大優點是一年四季均可培育,就是需要較大面積建設菇棚或培養室,成本比較高。
名 稱:牙克石市喜桂圖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地 址:牙克石市勝利辦事處大橋屯十一組四組(鳳凰山附近)
聯系人:連俊文、段紅亮
招商電話:13347180372、 13633715313 、
市場部聯系人:段紅亮
商務電話:13646480005
辦公電話:0470-7357816
內蒙古呼倫貝爾喜桂圖生物資源有限公司
公司網站:http://yksxgt.b2b.youboy.com
電子郵箱:13347180372@189.cn 郵編:022150
1、荷葉離褶傘野外林下出菇
在草類興安落葉松林、草類白樺林下和雜草甸(五花草甸)設置野外培育地,培養地要選擇平坦,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土壤厚度在40㎝以上。在林間或草甸開出深30~40㎝、寬40㎝、長300~400㎝(長度控制在便于管理)的溝渠,在溝兩側立面上打穴,把三級菌脫袋后成3~5㎝直徑大小的團粒,平鋪在溝渠地面,把三級菌袋一半埋在立面穴內,覆蓋腐殖質土3~4㎝,再覆蓋2~4㎝的枯枝落葉或者營養料。大興安嶺林區6~8月林地溫度一般為10~28℃,該菌絲體適應5~30℃,子實體適應8~20℃。培養基適宜含水量為62%,子實體的適宜空氣濕度85%~90%。菌絲對光線的要求不太嚴格,林下的自然散射光即可。喜新鮮空氣,森林空氣是食用菌最佳空氣環境。適時適量澆水,通風,天熱時要加蓋草簾降溫。夏秋季節20天左右就可采收成菇。采收標準國家還沒有標準,按照食用菌商業慣例,出菇以菇傘似開非開時為度。
野外培育時間在20天~30天,第一茬菇開始生長人,出菇時間一般在3~4天完成,當荷葉離褶傘高5~8㎝,菌傘沒有展開時,可以采第一茬菇,采菇時要將開閃的蘑菇均勻留下,作為菌種發散孢子粉的母種,采摘第一茬菇后,在培育床上覆蓋2~4㎝的營養土,以利菌絲繼續生長。按照大興安嶺氣候環境條件,野外培育荷葉離褶傘每年可以出菇3~4茬,每平方米可累積產菇10~15㎏。
特點:荷葉離褶傘的野外種植,在原生長環境下進行野外培育出菇,利用森林環境擴大培育面積,增加食用菌產量的生產方式。在森林生態環境生長發育與樹木形成共生關系,形成樹木必不可少的外生菌根菌。菌根植物主要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黑樺、蒙古櫟、柳樹等樹種。菌根是菌根菌和菌根植物的共生體,菌根能擴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增強根系吸收礦物質和含氮有機物等能力,并分泌維生素、酶和抗生物質,則有利于真菌的發育和子實體的形成,還能為菌根真菌的生長提供碳源和能源,兩者通過形成菌根彼此受益,對這些樹木的更新生長發育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都有著重要的生態意義。圖19~21。
2、灌木叢(或草甸)打穴栽培法
培育環境選擇:林區適宜馴化培育荷葉離褶傘的灌木叢有叢樺灌叢、榛子灌叢,草甸有五花草甸,苔草草甸等。
使用專用工具在灌木層中打穴,穴位大小以空地大小及打穴難易程度而定,一般每個穴位下種1~6袋。調整好穴內的土壤水分達40%,將脫袋后的菌柱整個掩埋于穴內,覆上2~4cm的腐質土及1~2cm的樹葉,把塑料膜做成的錐形帽扣在穴面上。出菇前期每2~3天揭帽檢查其內濕度,酌情結合雨水澆水,后期要每天揭蓋檢查適當澆水。自然溫度及氣候下一般20天左右現蕾出菇,出菇周期等與槽式栽培法相近。一般每市畝下種3000袋左右,產量按下種量計算,一般每袋菌種年可產鮮菇1.5市斤,頭潮0.8斤,二潮0.5斤,三潮0.2斤,次年還可產0.5斤。
此培育方法生物學效率達150%~200%(與槽式栽培法基本一致),投入產出比約為1:5(與室內箱架式栽培法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