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1)碳源:碳源是蛹蟲草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礎,也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人工栽培時,蛹蟲草可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淀粉、果膠等,其中尤以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糖類的利用效果最好。(2)氮源氮元素是蛹蟲草自身合成的蛋白質、核酸等有機氮以及銨鹽等無機氮。能利用的有機氮很多,如氨基酸、蛋白胨、豆餅粉、蠶蛹粉等;無機氮主要有氯化銨、硝酸鈉、磷酸氫二銨等。有機氮的利用效果最好。(3)礦質元素:以磷、鉀、鈣、鎂等為主要元素。一般通過添加無機鹽類來滿足蛹蟲草對礦質元素的需求。(4)維生素:蟲草菌絲不能合成必要的維生素,適當加入VB1有利于菌絲的生長發育。
2.溫度:在蟲草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都有最適溫度、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的界限。菌絲生長溫度6℃—30℃,低于6℃極少生長,高于30℃停止生長,甚至死亡。最適生長溫度為18℃—22℃;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0℃—25℃,最適生產溫度為20℃—23℃。原基分化時需較大溫差刺激,一般應保持5℃—10℃溫差。
3.水分和濕度:水分是蛹蟲草菌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菌絲生長階段,培養基含水量保持在60%—6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子實體生長階段,培養基含水量要達到65%—7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要注意培養基適時補水和補充營養液。
4.空氣:蛹蟲草需要少量空氣。但在子實體發生期要適當通風,增加新鮮空氣。否則,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子座不能正常分化,影響生長發育。
5.光照: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應保持黑暗環境。但轉化到生殖生長階段需要明亮的散射光,光照度為100—240勒(勒為光照度單位)。光照強,菌絲色澤深,質量好,產量高。
6.酸堿度: 蛹蟲草為偏酸性真菌,其菌絲生長發育最適pH為5.2—6.8。但在滅菌和培養過程中pH值要下降。所以在配制培養基時,應調高pH值1—1.5,在配制培養基時可加0.1%—0.2%的磷酸二氫鉀或磷酸氫二鉀等緩沖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