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獻 » 《菌物學報》 » 2015年 » 第五期 » 正文

    植菌昆蟲及共生真菌共生機制


    【發布日期】:2019-01-22  【來源】:菌物學報
    【作者】王琳 向梅春 劉杏忠
    【機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學
    摘要:大約4–6千萬年前,3種昆蟲類群:白蟻、螞蟻及食菌甲蟲獨立進化了培植真菌作為食物的能力,完成了從收集、捕獲到主動種植真菌作為食物的生活方式的轉變。"耕種"的生活方式最終使得這些昆蟲占據重要的生態位。這3類昆蟲種植真菌的過程具有明確的人類農業的特點,包括接種、培育、收獲以及對培養物的營養依賴。圍繞這些環節,昆蟲適應不同的功能而進行分工合作,同時通過與一類放線菌共生,利用其產生抗生素來保護菌圃。切葉蟻(attine ant)及其共生真菌、白蟻(termite)及其共生蟻巢傘、食菌甲蟲(ambrosia beetles)及其共生真菌是典型的被廣泛研究的真菌和昆蟲共生體系。而這種培植真菌的能力并不僅僅存在于以上3類昆蟲中。植菌卷葉象甲Euops chinensis精心制作葉苞并接種儲菌器真菌;蜥蜴甲蟲Doubledaya bucculenta以及樹蜂Sirex spp.也存在接種共生真菌作物的行為。從本質上講,昆蟲的真菌培植體系與人類的農業體系非常類似,因此對于種植真菌昆蟲的系統研究能夠為應對全球糧食短缺和農業持續高產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植菌昆蟲; 共生; 進化;
     
     
    [ 文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文獻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南岸区| 略阳县| 桐乡市| 庆阳市| 井冈山市| 南宁市| 黎平县| 连平县| 平安县| 贵州省| 溆浦县| 凌源市| 广安市| 扬州市| 岳阳市| 报价| 浦县| 通州区| 渝中区| 乾安县| 延川县| 平泉县| 东海县| 堆龙德庆县| 怀化市| 云浮市| 曲松县| 利辛县| 兰考县| 北流市| 大足县| 祁东县| 昭平县| 获嘉县| 绥滨县| 维西| 麻城市| 荥阳市| 海城市|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