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國夫J.HANTULA
【機構】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FinnishForestResearchInstitute 沈110034P.O.Box18FIN-01301VantaaFinland
【摘要】從亞洲、歐洲和北美收集18個蜜環菌狹義種菌株,PCR擴增其rDNA的IGS和ITS區域,用AluI、HaeIII、HinfI和TagI四種限制性內切酶進行酶切,同時用隨機擴增微衛星(RAMS)多態性,對蜜環菌狹義種的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和分子系統學分析。結果蜜環菌狹義種的IGS和ITS-RFLP類型比以前報道的更多,亞洲、歐洲和北美菌株都具有比較明顯的特征片段,通過ITS和IGS圖譜可將三個大陸的菌株區分開,其中IGS-HinfI圖譜能完全區分3個大陸的菌株。RFLP數據的系統學分析表明,該種存在明顯的大陸遺傳分化,亞、歐、北美的群體分屬三個相互獨立的進化系,北美群體IGS變異程度較小,ITS變異程度極高;而歐洲群體IGS的變異程度較大,多態性高,ITS變異程度非常小。RAMS系統分析表明,中國、日本和非洲的同宗配合蜜環菌屬于一個系統發育系,該發育系同歐洲和北美的異宗配合種的兩個發育系分屬3個不同的獨立進化分支。據此建議歐洲和北美的異宗配合蜜環菌應作為蜜環菌的兩個亞種。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9770618; 30070015);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39500001); 國家基金委對外交流與合作項目(39811130581; 39911130299)資助課題;
【關鍵詞】蜜環菌狹義種; 同宗配合; IGS-RFLP; ITS-RFLP; 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