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菌協〔2010〕7號
關于深入開展“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的通知
各省v區、市w食用菌協會、食用菌主管部門、各會員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共中央中發【2010】1號文件精神,中國食用菌協會決定,繼續深入開展“小蘑菇新農村行動”,以推進食用菌產業科學發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開展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的重要性
2006年中國食用菌協會開展“小蘑菇新農村行動計劃”以來,全行業積極行動,廣泛參與。全國性“行動村”示范、培訓指導、現場交流等活動的開展與各地小蘑菇產業建設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促進了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食用菌科技推廣能力和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高,行業從業者素質明顯提升。“小蘑菇新農村行動”不僅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也增強了全行業崇尚科學發展的意識,從而獲得了食用菌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雙豐收。
按照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科學發展的中心任務,全面推進農村工作,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此,全行業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服務“三農”的高度,深刻認識開展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的重要性,認真組織開展小蘑菇新農村行動工作。
二、始終堅持培養新型農民,為產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協會將繼續結合農村種植和經營食用菌的需要,大力開展生產技術培訓,推進先進文化建設,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核心,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培養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種植的新型農民。中國食用菌協會將與各地食用菌協會和主管部門共同合作,以不同形式舉辦多樣的培訓班。
三、始終堅持推廣先進技術,建立優質生產基地、創建示范園區
在穩定總產的基礎上,從推行標準化生產管理入手,提高產品質量;從推廣優質、高產品種入手,不斷提高效益;要建立農民看得見、學得會、學得起的示范棚、示范園、示范場,還要把先進的工廠化生產技術推廣到農村去。同時,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普及應用,建立一批優質生產基地、優秀示范園區,提高食用菌產業整體效益,保障農民利益。
四、始終堅持促進產業化經營,培育行業龍頭企業
為使行業內龍頭企業、基地、農民之間建立更加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系,使食用菌產業化經營建立在工農聯手,雙贏互利的基礎之上,要在加大提升行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樹立產品品牌,提高產業化經營帶動能力上下功夫,協會的試點工作將堅持不懈。
五、始終堅持強調循環利用,高效利用并保護環境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食用菌本身就是農業循環經濟中的一個重要循環鏈,因此要鼓勵、支持、樹立以食用菌為核心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同時,樹立糧菇型、菜菇型、林菇型高效套種模式等,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與農村的全面進步。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小蘑菇新農村行動”,請各省v區、市w食用菌協會、食用菌主管部門、各會員單位積極組織,踴躍參與“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的申報工作。同時,積極組織已參與該行動的行動村,特別是獲得示范村稱號的村,填報“小蘑菇新農村行動”跟蹤調查表。以便協會全面掌握“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的實施成果與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推動“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為“行動村”提供盡量完善、針對性較強的有效服務。
請各有關單位于2010年6月底前將“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申報表和跟蹤調查表報送中國食用菌協會。
中國食用菌協會聯系人:戚俊、徐暉
電話(傳真):010-66033990
E-mail:aqyjy@163.com
附件:1、“小蘑菇新農村行動”行動村申報程序及申報條件
2、“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申報表
3、“小蘑菇新農村行動”跟蹤調查表
二一年二月一日
附件1:
“小蘑菇新農村行動”行動村
申報程序及申報條件
1、以縣為單位組織各村申報,申報材料經各省、區、市食用菌協會、食用菌辦公室復核后,報送中國食用菌協會領導小組。
2、行動村申報條件為:
(1)食用菌為該村產業之一;
(2)食用菌總產量(按鮮品計)達500噸,或總產值達1500萬元;
(3)具有穩定生產隊伍和可持續發展的菌業資源;
(4)黨政領導重視,并有組織和指導機構;
(5)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的村予以優先。
(6)優勢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或龍頭企業原料供應基地或名牌產品基地的村予以優先。
主題詞:深入開展小蘑菇新農村行動通知
抄送:
國家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科技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辦公廳、社團管理部。
中國食用菌協會2010年2月1日印發
附件1:
“小蘑菇新農村行動”行動村申報程序及申報條件
1、以縣為單位組織各村申報,申報材料經各省、區、市食用菌協會、食用菌辦公室復核后,報送中國食用菌協會領導小組。
2、行動村申報條件為:
(1)食用菌為該村產業之一;
(2)食用菌總產量(按鮮品計)達500噸,或總產值達1500萬元;
(3)具有穩定生產隊伍和可持續發展的菌業資源;
(4)黨政領導重視,并有組織和指導機構;
(5)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的村予以優先。
(6)優勢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或龍頭企業原料供應基地或名牌產品基地的村予以優先。
附件2:
“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申報表
村、莊名稱 |
|
||||||||||||||
負責人 |
姓 名 |
|
性 別 |
|
出生日期 |
|
|||||||||
文化程度 |
|
職 務 |
|
職 稱 |
|
||||||||||
通訊 |
通訊地址 |
|
|||||||||||||
郵政編碼 |
|
電話 |
|
||||||||||||
傳真 |
|
Email |
|
||||||||||||
基本情況 |
人口數 |
|
總產值 |
|
|||||||||||
家庭戶數 |
|
農業總產值 |
|
||||||||||||
貧困人口數 |
|
總收入 |
|
||||||||||||
企業數 |
|
人均純收入 |
|
||||||||||||
縣級以上精神文明村 |
是 □ 否 □ |
行動村獲獎情況 |
|
||||||||||||
食用菌生產基本情況 |
總產量 (噸) |
|
總產值(萬元) |
|
|||||||||||
占農業總產值% |
|
||||||||||||||
主要品種 |
|
從業人數 |
|
||||||||||||
食用菌企業基本情況 |
企業數 |
|
年總產值 (萬元) |
|
年總利潤 (萬元) |
|
|||||||||
企業資質 |
|
職工數 |
|
||||||||||||
主要業務 范圍 |
|
||||||||||||||
|
|||||||||||||||
產品(商標) |
|
產品市場目標 |
|
||||||||||||
年銷售額 (萬元) |
|
市場占有率% |
|
||||||||||||
產品資質 |
|
||||||||||||||
協會與合作組織情況 |
協會數 |
|
會員數 |
|
其中:食用菌協會數 |
|
|||||||||
協會所屬 部門 |
|
||||||||||||||
專業社數 |
|
會員數 |
|
其中:食用菌組織數 |
|
||||||||||
專業社所屬部門 |
|
說明:申報單位在村、莊名稱處需加蓋公章
負責人基本情況簡介(材料可另附) |
|
食用菌情況簡介(材料可另附) |
|
省市協會或主管部門 推薦意見 |
蓋 章 年 月 日 |
中國食用菌協會領導小組意見 |
蓋 章 年 月 日 |
附件3:
“小蘑菇新農村行動”跟蹤調查表
村、莊名稱 |
|
||||||
負責人 |
姓 名 |
|
性 別 |
|
出生日期 |
|
|
文化程度 |
|
職 務 |
|
職 稱 |
|
||
通 訊 |
通訊地址 |
|
|||||
郵政編碼 |
|
電 話 |
|
||||
傳 真 |
|
E-mail |
|
||||
村、莊發展情況 |
|
人口數 |
貧困人口數量 |
總產值 |
農業 總產值 |
人均 純收入 |
村、莊獲得榮譽 |
2008年 |
|
|
|
|
|
|
|
2009年 |
|
|
|
|
|
|
|
預計2010年 |
|
|
|
|
|
|
|
食用菌 產業狀況 |
|
總產量 (噸) |
總產值 (萬元) |
占農業總產值% |
食用菌 品種數量 |
從業人員 |
食用菌企業數量 |
2008年 |
|
|
|
|
|
|
|
2009年 |
|
|
|
|
|
|
|
預計2010年 |
|
|
|
|
|
|
說明:被調查單位在村、莊名稱處需加蓋公章。調查表請于2010年6月底以前反饋回中國食用菌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