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草的誤導宣傳嚴重損害了整個冬蟲夏草行業的利益,按照它的說法,青海省若年產100噸蟲草,只有3噸是好的,其他都是臟亂差。”12月16日,三江源冬蟲夏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扎西才吉在參加首屆中國冬蟲夏草文化論壇期間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是表示。
連日來,種種關于極草的爭議被不斷發酵:先是產品被質疑是非藥品、非食品、非保健品的“三非產品”,緊接著專業打假人王海舉報央視極草廣告涉嫌虛假宣傳,后更拿出一份成分檢測證書稱極草產品蟲草素含量為零。
自產品上市以來,極草通過對含片市場的開拓以及不惜成本的轟炸式廣告宣傳,在短短三年間銷售增長5倍,一躍成為冬蟲夏草行業的龍頭大戶。今年8月,極草母公司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擬借殼*ST賢成(600381.SH)登陸滬市,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目前*ST賢成的重組已進入審核階段。
極草廣告爭議
2008年,極草5X的問世打破了冬蟲夏草的傳統食用方法。在產品上市的最初,極草的宣傳著眼于“蟲草新吃法”,強調產品通過粉碎、壓片、包裝成為可以讓消費者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食用冬蟲夏草。
但后來,極草公司發現人們對冬蟲夏草的印象根深蒂固,單從時尚、方便角度宣傳很難迅速打開冬蟲夏草含片市場。于是,后來便出現了一系列廣為人知的極草功效性廣告宣傳。在該系列廣告宣傳中,極草5X開啟了冬蟲夏草含著吃的高效利用時代,提出極草5X是“站在科技的高點,使其對精華成分的有效釋放提升7倍以上”。
同時極草還把傳統的冬蟲夏草吃法做了一番對比。“加熱超過60度,冬蟲夏草中的活性酶類、真菌多糖等會被破壞,功效明顯下降。常溫生服,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在傳統媒體的廣告中,極草把直接吃、磨粉吃、泡水吃、蒸煮燉等傳統冬蟲夏草的食用方法列入了冬蟲夏草低效利用的五大誤區中;而在電視廣告上,極草則利用冬蟲夏草在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活動鏡頭來強調直接食用冬蟲夏草的危害。
對此,扎西才吉認為,極草上市以來的宣傳,一直在強調冬蟲夏草只能含著吃,強調其它吃法都不對,這既不尊重中醫藥辨證施治、因人而異的服用方式,更是完全罔顧冬蟲夏草道地與否決定效果的根本問題,“這是將企業利益凌駕在整個行業利益、消費者利益之上,對整個冬蟲夏草行業都是一種傷害”。
據扎西才吉介紹,自從極草開展這些誤導宣傳以來,原來青海省的冬蟲夏草企業都受到嚴重打擊。“來我們店的客人都問把冬蟲夏草磨粉是不是有細菌殘留,蒸煮會不會浪費,但事實上傳統吃法并沒有極草說得那樣恐怖。”三江源總經理周占琪表示。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極草的銷售取得了飛速增長。據*ST賢成此前發布的公告,青海春天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3.22億元、13.06億元、21.41億元和10.78億元,短短三年間含片銷售翻了幾番。
據*ST賢成披露,2011年至2014年上半年,青海春天的廣告費支出分別為6555.98萬元、14992.26萬元、35507.61萬元和17809.46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37%、11.82%、16.88%和16.67%。
而面對三江源的質疑,極草在其官方微信中回應認為是“別有用心的詆毀”,并借用青海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冬蟲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的觀點,強調含片食法可以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含在嘴里,口腔中的多種唾液酶降解,使得冬蟲夏草能夠得到更好的吸收。”但同時,不同產地的冬蟲夏草的藥效確實有所不同。“西藏和青海的是最好的,但藥效也有較大差異。” 極草引用專家觀點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