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病蟲防治 » 正文

    平菇病害防控及高產栽培技術,栽培法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多少呢?


    【發布日期】:2020-09-15  【來源】:百家號
    【核心提示】:1 凈化平菇連作栽培場地 連作會直接造成平菇栽培場地內外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增多、聚集,而采用輪作、多種消毒、殺蟲措施,保持場
          1 凈化平菇連作栽培場地
          連作會直接造成平菇栽培場地內外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增多、聚集,而采用輪作、多種消毒、殺蟲措施,保持場地清潔衛生,可以減少平菇各種病害的發生。因此栽培戶可因地制宜,盡可能采取多種凈化場地的方法,減少連作對栽培場地的影響。
          1.1 平菇-玉米、蔬菜輪作
          對連續使用3年以上的場地采用平菇-玉米、蔬菜輪作,可有效減少平菇連作對栽培場地的影響。具體做法是:待平菇栽培結束后,去掉大棚塑料膜和覆蓋物,清除廢菌袋并翻耕土地后種植玉米、蔬菜,待其收獲后再進行平菇栽培。
          1.2 清除污染源
          及時清理栽培場地及周圍的各種草、雜物、廢菌袋和污染的平菇菌袋等污染源,保持場地周圍環境衛生清潔。
          1.3 物理消毒法
          平菇栽培結束后將棚上面塑料膜和覆蓋物去掉,通過春、夏兩季風吹雨淋和太陽暴曬,可降低栽培場地的病源菌基數。
          1.4 藥劑消毒法
          密閉栽培棚使用食用菌專用消毒劑或具有熏殺作用的殺菌劑和殺蟲劑,在栽培下一茬平菇前對栽培場地進行消毒可降低栽培環境的病菌、蟲基數。
          1.5 高溫消毒法
          將栽培設施密閉后太陽暴曬或人工加溫的方法,使場地內溫度達到60℃以上,并保持4 h以上,可殺死多數病菌及害蟲。
          2 嚴把栽培環節關,培育健壯菌絲
          平菇高產抗病的基礎是菌袋必須有生長健壯的菌絲,加快平菇菌絲形成生長優勢,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是預防各種病害最有效的方法,培育健壯菌絲必須嚴格把好以下五個環節。
          2.1 選用優質菌種
          菌種質量直接影響菌絲在平菇培養料內的吃料、生長速度、栽培成功率。優良栽培種的菌絲潔白、粗壯密集、長勢均勻、菌絲前端整齊;掰開菌種有平菇的特殊芳香味,用手按培養基時有彈性;掰開菌種時不易碎,培養基中沒有各種霉斑、拮抗線。
          2.2 嚴格選料、采用穩產高產配方
          玉米芯要選用新鮮無霉變的,不能混入太多雜質(如土、玉米穗包衣等),陳年玉米芯要在太陽下暴曬2~3 d,粉碎成直徑為1~1.5 cm顆粒。新鮮玉米芯不可長時間大堆存放,以防止霉變,且要及時粉碎加水發酵,栽培配方要選用經過栽培試驗的穩產高產配方。
          2.3 嚴格按規程進行培養料發酵
          培養料發酵過程中應嚴格掌握培養料的含水量、調控發酵料的溫度、保證培養料發酵均勻和發酵合格的標準。在具體操作中,玉米芯預濕時一定要保證玉米芯均勻濕透(標準:預濕建堆1 d后手握培養料,稍用力握,手指縫間有水流出即可),石灰用量要合理(添加量為干料的1%~3%,氣溫越高,石灰用量應酌情增加);發酵初期要調控發酵料堆高度在80~100 cm,采用梯形大堆發酵,料堆要保溫防風,促進料溫快速升高;中期要調控好料溫(保持料溫在60℃以上),及時翻堆(料溫達到60℃以上后保持24 h即可翻堆)。培養料發酵好后要及時終止繼續發酵,發酵期間培養料嚴防雨淋。發酵好的玉米芯培養料應顏色為棕褐色、質地柔軟、培養料內有較多白色放線菌,培養料含水量65%左右,且料不酸、無蟲、無臭、不黏。
          2.4 及時散堆降溫,裝袋
          培養料發酵好后應在48 h裝袋,防止培養料過度發酵。裝袋前先攤開培養料料溫降至30℃以下。菌種分3~4層(即袋兩端和中間部位)放入料袋內,袋中間菌種塊一定要緊貼塑料袋壁,不可深埋培養料中。
          2.5 加強發菌管理
          發菌期管理重點是對發菌場地的溫度、通風、濕度、光線的合理調控,定期做好場地殺菌殺蟲工作。一是控制發菌料溫在20~25℃,溫度過高或偏低,均不利于高產;二是保持菌絲生長有充足的氧氣供應,發菌場地空氣清新、沒有異味;三是要嚴格控制發菌場地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四是保持發菌場地處于較暗環境。
          3 優化出菇環境,培育健壯菇體
          健壯的菇體既可抗病又是平菇高產的前提,要培育生長健壯的平菇子實體,必須結合平菇病害發生的規律,加強出菇期環境調控,延長平菇適宜出菇期,增加出菇量。
          3.1 出菇期環境調控
          重點做好出菇期溫度、濕度、通風的調控。
          3.1.1 溫度
          平菇屬于變溫結實性真菌,對于中低溫品種,催蕾階段:料溫要控制在20℃以下,一般控制在13~17℃最為適宜,晝夜溫差在6~10℃最利于出菇;育菇階段:一般場地溫度控制在25℃以下,以10~15℃最為適宜。要注意低溫季節出菇期采取增溫保溫措施,高溫季節采取降溫措施。轉潮養菌期(尤其春季菌袋轉潮期),出菇越多的菌袋,其養分消耗越多,菌絲抗雜菌能力較差。因此,菌袋菌絲恢復期溫度要適當降低,一般袋溫最好控制在15~20℃,以利于菌袋菌絲恢復和減少各種侵染病害(如平菇胡桃肉狀菌)的發生。一旦有病害發生,尤其是侵染性病害發生,如黃菇病,適當降低出菇溫度(調節出菇溫度在10~15℃),可有效減緩病害發生和蔓延。
          3.1.2 濕度
          催蕾階段要保持場地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出菇育菇期空氣相對濕度一般保持在85%~95%,但要注意噴水后及時通風,以免菇體表面長時間積水導致病害發生。一般來講,溫度越高、通風量越大(或通風時間越長)、光照越強,菇體表面水分散失就越快,菇體就容易失水。因此,在調控出菇相對濕度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實際環境狀態和管理措施適時調整濕度管理。當然,一旦有病害發生,適當降低環境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0%~90%),也可減輕病害發生和蔓延。
          3.1.3 通風
          通風換氣可以使出菇場地內氧氣濃度增加,二氧化碳濃度降低,使場地環境空氣相對濕度、溫度接近外界。生產中要充分利用通風對設施內環境的影響,結合平菇生長發育對環境的需求,合理通風,達到既能保證菇體健壯生長,又能預防病害的發生。如一般情況下,噴水后要及時通風,預防菇體表面長時間積水導致病害發生;通過通風換氣,控制出菇場地內二氧化碳濃度在0.1%以下。
          3.1.4 光線
          出菇期菇房光照不可太弱,要有散射光進入,但不可強光直射,光照強度一般不超過1500 lx。
          3.2 延長適宜出菇期,增加菌袋產菇量
          低溫季節增溫、高溫季節降溫”,保持平菇適宜出菇溫度,是平菇高產的重要措施。在豫北地區冬季延長適宜出菇期常用的增溫方法主要利用草簾、保溫被保溫,利用塑料大棚的“溫室效應”增溫;春末降溫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搭建遮陽網、安裝水簾、白天噴濕草簾,利用夜間低溫加大通風、夜間卷起草簾(或保溫被)、降低菌袋層數等方法。另外,出菇后期,利用低溫季節給菌袋補肥,促使菌袋養分二次積累也可增加菌袋產菇量。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肥东县| 温泉县| 加查县| 克什克腾旗| 宽甸| 延津县| 西充县| 桃源县| 浦县| 汪清县| 遂溪县| 巴林右旗| 沙田区| 商水县| 汶川县| 林口县| 云安县| 泊头市| 新郑市| 三都| 全南县| 增城市| 宜川县| 河津市| 怀宁县| 金堂县| 伊通| 岑巩县| 苗栗市| 安国市| 施甸县| 南澳县| 郎溪县| 林口县| 略阳县| 光泽县| 禄劝| 韶关市| 沧源| 木兰县|